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被称为“炼狱72小时”的比赛
造星
郭敬明是最懂如何“造星”的人 , 他最成功的“作品”就是他自己 。
《最小说》的前身是《岛》 , 由他在21岁生日当天组建的工作室和春风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 。 郭敬明本人经常作为封面人物出现 , 这些照片由专业摄影师负责拍摄 。
他在学生群体中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 而他也深知这一点 。 在此基础上 , 郭敬明摸索出一套专属于自己的“造星”逻辑——只要他在《最小说》上为一个新人持续推荐三次文章 , 这个新人就会一炮而红 。 这个逻辑可以被复制到任何一个新人身上 。 再通过这些走红的文学之星 , 反过来促进《最小说》的销量 。
郭敬明是最世文化旗下所有作者想要走红的“关键先生” 。 消失宾妮回忆道 , 当时她与王小立一同出版新书 , 郭敬明选择给王小立写推荐语 , 还为此特地在QQ上给她解释了很长一段话 。 在那个年代 , 一则署名“郭敬明”的推荐语 , 比任何广告都有效 。
举办了三届的TN , 是郭敬明的“造星工厂” 。 他的造星逻辑从第一届便有所体现 。 作为一个文学赛事 , 他将读者投票列入决定选手去留的重要因素 。 选票随杂志附赠 , 投票需要寄回给编辑部 , 再进行统计 。 另外 , 读者还可以在《最小说》的官网给被淘汰的选手投票 , 一个账号有三次机会 , 最终票数位列前三的选手会被“复活” 。
投票的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 第一届是官网投票 , 到了第三届发展为贴吧投票 , 这种方式已经无限接近“微博打榜” 。
文章图片
第三届TN的百度贴吧赛区
读者同样能左右冠军的归属 , 专门为冠军赛制作的选票被称为“黄金选票” , 得票数会和现场评委得分一同被计入总分 。 郭敬明在杂志里写道:“最后能赢得这场胜利 , 并且赢得大家欢心的人 , 不一定是文笔最强的那个 , 但一定是极具个人魅力的那个 。 ”
为了凸显每个人的个人魅力 , TN会给每位选手打造专属的标签 。 李田回忆道 , 他当时跟编辑说 , 他想不到自己有什么标签 , 自己的文章内容也很多变 , 整体看上去风格繁杂模糊 , 很难定位 , 编辑的回复是:“总得想一个 , 方便读者记住你是什么风格 , 你看‘黑暗骑士’多好”——“黑暗骑士”是吴忠全的标签 , 李田还记得 , 当时的另外一位选手邢燕的标签是“持灯隐者” , 但他自己一直没有找到标签 , 写了两本小说之后 , 才意识到 , 自己擅长可能的是青春爱情类的小说 , 但这类作者太多了 , 他还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标签 。
在第一届打响知名度后 , 第二届TN的阵仗更大了 , 不仅放宽了年龄限制 , 从24岁以下变更为全年龄段 , 同时也不再将作品类型限定为“青春文学” 。 “第二届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参赛 , 他寄来了自己一辈子的作品 。 ”吴忠全说 。
除了“改造素人”之外 , 郭敬明还很擅长包装他的员工们 。 柯艾文化似乎具备某种“超能力”——在这里 , 只要你想 , 你就可以出书 。
担任编辑的痕痕出版了名为《痕记》的散文集 , 插画师年年也在图文集《收纳空白》中 , 收录了自己创作的39则短篇小说 。 甚至连助理都有机会成为作家 , 郭敬明的两位私人助理小叶和小青就出版过名为《王牌大助理》的漫画书 。
柯艾的每个员工都不是无名氏 , 在《最小说》读者的心里 , 每个人都是鲜活的 。 这得益于杂志的固定栏目“IWANT” 。
“郭敬明当时在IWANT做的事 , 其实和现在李诞在《脱口秀大会》做的事一模一样 , 比如时不时地Cue一下公司的员工们 , 向观众展示一些他们内部的互动 。 ”卢丽莉说 。
Dahlia提到 , 由于学业繁忙 , 她能看课外书的时间并不多 , 因此每次拿到《最小说》时 , 一定会看的两个部分就是郭敬明的小说连载和IWANT 。 IWANT所讲述的那些有趣的编辑部故事 , 成为包括她在内的无数年轻人心目中的职场愿景 。
文章图片
《最小说》中呈现的编辑部生活
李田在《最小说》里最喜欢的栏目也是IWANT , 编辑约IWANT的稿子 , 他都不会错过 , 在上面写一些生活中有趣的段子 , 每一期最小说出来 , 也先翻到后面看栏目 , 因为确实很好笑很好玩 。 吴忠全打趣:“确实 , 前面的文章都无所谓的 。 ”
稿源:(静音叭娱乐)
【】网址:/a/2021/0925/092511YL52021.html
标题:最小说十五年:一场“春”梦(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