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乌娜吉这一角色 , 代表着一代护林人的良心与坚守 , 在现代科技取缔护林人的存在后 , 乌娜吉的寂寥退场 , 也成为了时代变迁的缩影 。
《双探》绝非烂剧 , 它带着诚意而来 , 也本有可能成为一部高质量作品 , 可惜 , 剧本的薄弱造成了这部剧的“木桶效应” 。
2
一地鸡毛的剧本
成了《双探》的硬伤
《双探》的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 。
首先 , 《双探》全剧充斥着大量的“废戏” , 比如对李慧炎胡同生活的展示、范晓媛的偷钱镜头、李慧炎的雪地爬行桥段以及与熊对视的场景、警察之间的唠嗑等等皆是 。
可能这些戏本意是为凸显烟火气 , 或隐藏暗喻而存在 , 但因为没有深度服务于人物形象 , 也缺乏纵深叙事来呼应 , 这些戏最终未能在剧中承担起叙事意义 , 也未传递信息价值 , 反倒令观众产生了“炫技”、“矫揉造作”之感 。
文章图片
其次 , 《双探》从始至终存在诸多逻辑漏洞 。
比如 , 有一定财富积累的吴德水患病后不通过正规渠道治疗 , 而是绑架范晓媛为自己输血;身为刑警的李慧炎 , 遇到绑架案时非但没有及时联系总台进行案情汇报和布控 , 反而骑着自行车拼命追赶汽车;警察获知绑匪藏身地点后 , 在持枪且人数占优的情况下被重创 , 后续案件既没有升级 , 跨省追捕的警员反而减少了 。
对于剧中警方办案时的不严谨、不专业 , 有人认为是“抹黑” , 有人认为“这才是真实的警察办案 , 观众被以往的电视剧影响了” 。
但是 , 仅从“李慧炎已知范晓媛身在林场 , 且极有可能冻死山中的情况下 , 在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后没有第一时间沟通案情 , 组织搜救 , 反倒是做笔录、唠家常”这一情节 , 就可以看出主角丝毫不具备职业刑警的素养 , 这些逻辑漏洞的产生 , 更应归咎于编剧功力的不到位 。
文章图片
剧本的崩坏 ,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双探》的人物塑造和逻辑链 。
剧中白石舟的复仇对象一直是“三个仇家” , 所以他才称自己杀的是“畜生” , 当白石舟在缺乏合理动机的情况下杀掉“非仇家”的老七时 , 这个人物形象的合理性就被破坏了 。
此外 , 李慧炎和警方基本锁定白石舟的犯罪嫌疑后 , 没有去搜查他之前的作案工具“运输车” , 反而一味靠没有任何含金量的审讯来逼问范晓媛的下落 , 这是剧本崩坏影响逻辑链的体现 。 当然 , 《双探》后半程的推理漏洞不止这一处 。
文章图片
逻辑崩坏或难以自洽、不合常理 , 对悬疑剧而言都是致命的 。 因为没有完整、严密、科学的逻辑链 , 是讲不出一个好故事的 , 当逻辑摇摇欲坠 , 一部悬疑剧的人物形象、人物动机、故事内核等都将是涣散的 。
除了逻辑漏洞 , 《双探》的剧本还有一个硬伤 , 那就是谋篇布局上的舍本逐末 。 不难看出 , 《双探》这部戏中最能体现人性复杂面和时代深度的 , 其实是三十年前的旧案 , 即周平原、丁永利、吴德水三人在偷运木材之事被撞破后 , 杀害了王双利一家 。
可以说 , 《双探》在这桩旧案上的叙事张力 , 也决定着周游、白石舟等多位涉事角色的形象厚度 。
文章图片
但可惜 , 《双探》将大量篇幅耗费在了“小女孩绑架案”上 , 旧案相关场景都是以回忆的形式呈现 , 篇幅合计可能仅有一集左右 。
这不仅导致周平原、丁永利、吴德水三人的形象没有成功立住 , 导致该案件引发的价值思考成了空壳 , 也让青年吴德水和老年吴德水的形象几近割裂 , 前后矛盾 。
纵观《双探》的优劣点来看 , 它算不上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 , 用优劣“五五开”来形容更为合适 。
3
不够硬核的悬疑作品
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
《双探》的失利固然可惜 , 但它的失利 , 对后续的悬疑剧创作来说也是一种警示和启示 。
当下 , 国产悬疑剧的创作难度是在持续提升的 , 这是行业高压竞争的大环境所致的 。
2017年 , 《白夜追凶》与《无证之罪》带领国产悬疑剧强势回春 , 同时 , 这两部质量硬核的作品也成为了业内悬疑剧创作的新标杆 , 尤其是《白夜追凶》 。
稿源:(人民资讯)
【】网址:/a/2021/0919/091911W5K2021.html
标题:?剧焦一线原创文丨李知恩编辑丨张风屹一贯珍惜羽翼的段奕宏首次出任监制并主演的网剧《双探》...|《双探》低开低走:高压竞争下,悬疑剧的荣光只会留给“硬菜”(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