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方邦江教授:36载急诊路 英雄肝胆 菩萨心肠!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二 )


急诊科|方邦江教授:36载急诊路 英雄肝胆 菩萨心肠!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文章插图
讲好中医故事 发挥好中医优势科室所取得的辉煌非一日一夜之功,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作为学科带头人,方邦江所付出的努力更是难以想象。对于中医,他一直是有信心的,“在没有西医漫长历史岁月中,几千年来急性病和慢性病都是中医看,历史上著名中医学家扁鹊、华佗等都是急诊大家,中医中医优势就是治疗危急重症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急诊学是中医药的精华之所在,这其中蕴藏着很多科学道理,只是现在的科学还没认识到”,“当然,面对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中医在守正的同时也要创新,这也是一个迫切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为了寻找中医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方邦江积极与西医同行们交流,20多年前便经常参加西医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最初参会时,经常迎来别人不解甚至排斥的目光,但现在,他用真诚与敬业的态度赢得了很多西医同行的尊敬与认同,甚至还在一些西医学会,如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医师分会担任要职,首次在这些学术组织成立中西结合急救医学学组,2020年湖北疫情期间率队进入武汉雷神山医院抗疫,牵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雷神山医院危急重症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医师分会危急重症专家委员会,受到西医同行极高的尊重。底气来自实力,疗效才是硬道理,在方邦江不遗余力的努力下,中医在急诊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当时机成熟,中医科学研究达到一定水平时,我们要逐步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把中医治疗急症的道理讲的更加清楚。”
急诊科|方邦江教授:36载急诊路 英雄肝胆 菩萨心肠!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文章插图
工作中的方邦江教授(前排左一)
在长期中西医结合急救临床实践中,在中西医优势互补结合理念指导下,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急救创新实践:一位30多岁的汤女士因术中突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恢复心跳,但意识丧失,深度昏迷,被送至龙华医院急诊科。患者已持续昏迷十天,必须争分夺秒进行促醒治疗,否则很可能进入植物人状态。方邦江断患者属于中医领域的“痰热蒙窍”,随即用传统中药羚羊角粉、大量人参、安宫牛黄丸等,并配合西药、高压氧等措施。一周后,患者便有了自主呼吸,后来慢慢恢复。
这件事让方邦江深刻体会到了“英雄肝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做医生一定要有担当,要担勇担风险,不能做平淡医生,平安医生。用上海话讲就是‘捣糨糊’。”(注:捣糨糊意指某人打马虎眼,敷衍别人)
这便是“复元醒脑法”治疗重症脑病的重要案例之一。重症脑病属于中医“神昏”的范畴,方邦江创造性提出了重症脑病“元气虚损为根本,痰瘀互结、 脑窍闭阻,神灵失用”的核心病机,倡导“复元醒脑”、“荣脑醒神法”治疗体系,针、药并举,力用人参、大黄等中医“雄药”,重用安宫牛黄丸等救治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其学术体系先后纳入《中国急性脑梗死专家共识》国家规划教材《急救医学》等,在全国各大医院会诊、转诊救治数百余例,研究成果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急诊科|方邦江教授:36载急诊路 英雄肝胆 菩萨心肠!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文章插图
方邦江教授讲课中
急救创新实践之二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提及心肺复苏,很多医生都知道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但大众不了解的是,在实施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过程中,约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会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联合解放军总医院王立祥研究团队一起,通过东汉末年著名医师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的传统心肺复苏法探索出“胸路不通走腹路”的新途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通过起腹心动、起腹呼吸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进而实现人工循环与呼吸并举的心肺复苏技术,该技术已经得到转化应用,并获得了欧洲心肺复苏大会主席等国际同行的认同。该方法还首次应用在了武汉雷神山医院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气道梗阻的救治中,效果良好。该项实践还于2021年荣获2020“科创中国”先导技术荣誉。
方邦江教授创立 “三通疗法”、“截断逆转”治疗感染性疾病高热病,推广应用于重症新冠肺炎,创新性提出了“阳明法”治疗老年咳喘病(慢性呼吸衰竭)等诸多实践获得了推广与应用,为丰富和发展中医急救理论与实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医药抗疫奇效逐渐深入人心武汉抗疫期间,方邦江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而他带领团队开展的一系列中西医结合急救创新实践在这次抗疫中也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