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闽医康氏中医肝病学术流派——阮清发

肝病|闽医康氏中医肝病学术流派——阮清发
文章插图

福建省康氏中医肝病流派传承项目负责人及学术继承人阮清发。朱志辉摄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闽医学派名家荟》系列访谈。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精神,挖掘和传承闽医学派学术精华,推动闽医学派的繁荣发展,广泛传播各流派传承人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发挥好中医药优势为广大群众服务,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闽医学派影像记录工程——《闽医学派名家荟》系列访谈节目,今天做客《闽医学派名家荟》的嘉宾是来自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康氏中医肝病学术流派的阮清发医生。
【嘉宾简介】——
阮清发,厦门市中医院肝病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硕导,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肝胆病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康氏中医肝病流派传承项目负责人及学术继承人、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常委等。参与编辑《康良石肝病指归》等2部专著 ,主持多项临床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持人:阮医生,您好,欢迎您。
阮清发:主持人好,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提起治疗病毒性肝病,闽西南地区的老百姓第一个要竖起大拇指的就是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康良石老先生。他的“肝病疫郁理论”,是在业界享有“南康(良石)北关(幼波)”的荣誉。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理论在肝病治疗中有哪些指导作用?
阮清发:“肝病疫郁理论”来源于病毒性肝病的临床实践当中,结合了中医温病的经典理论精华产生。特别是在早期,西医没有很好的治疗病毒性肝病的方法的时候,我们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用中医中药治疗肝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治疗的疾病包括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淤胆型肝炎,还有肝炎后、脂肪肝等等。即使在当今现代医学有保肝、抗病毒等药物治疗的条件下,以“肝病疫郁理论”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疗效,目前仍然还是很好的。我们将“肝病疫郁理论”注重病因及病机的思路推广到其他因素导致的肝病的治疗上,也取得相当好的疗效。
主持人:有人是把肝脏形容成人体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因为它有解毒、代谢及调节血容量等一系列功能。当我们的肝脏受到损伤的时候,这些功能也会受到影响,那么一般会是什么样的原因会导致肝脏受到损伤呢?我们要如何避免这些情况?
阮清发:主要病因有几类:第一类是病毒类(甲、乙、丙、戊型等肝炎),第二类是中毒类(酒精性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及化学物质的损伤),第三类是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肥胖),第四类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病毒性肝病的诱发因素就是饥饱劳碌,焦思气郁,还有“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常见的养肝护肝措施:第一,要远离伤肝的因素,比如酗酒,谨慎使用一些保健品,另外还要注意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护,特别是像农村喷洒农药的时候要做好防护,新装修的房间要做好通风等,生活中要控制好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当的运动,调节好情绪。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来说,定期随访检查、规范服药,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主持人:那么,康氏中医肝病学术流派在防治肝病这方面有哪些特色呢?
阮清发:主要特色是:第一,是一个理论(肝病疫郁理论);第二是系列方药,第三是大量运用地方草药。诊治肝病中的一个优势就是,“疫郁理论”具有比较开放跟包容的属性,可以将现代医学的一些药物继续纳入到中医体系里面,来认识它的中医属性加以应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慢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抗病毒的西药控制病因就是“疫毒”,康氏系列药方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他的生活质量,更好地改善肝脏炎症与纤维化,能更有效地阻断疾病的进展。
主持人:您从医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别棘手、让您印象深刻的案例?
阮清发:曾经接过一例病例,是一个老人家,六年前从外地转诊到我们科室来,当时他是大量的腹水,肚子很鼓,脚是肿的,非常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当时我们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同时他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支气管扩张、前列腺增生等一系列疾病。入院后也经过多种抗病毒药类的治疗,出现了耐药性,我们就根据肝病疫郁理论的指导,首先先定病因的治疗,以“鼓胀方”为基础的清热利水、活血化瘀等的治疗。经过三年多的治疗,患者的乙肝病毒控制在低水平的状态,而且腹水基本上消失了,没有脚肿,也没有贫血,肝功能基本上正常,白蛋白是达到了正常的水平,已经两年多没有再输入“白蛋白”。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抗病毒的疗效,又在两年前给他调整了抗病毒药然后间断地吃中药,近期来复查仍然还是没有腹水,没有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