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游戏论·作品批评|《最后生还者:第二章》的“情感偏执症”

一、“合情性”解读:玩家共享的情感逻辑
《最后生还者:第二章(The Last of US: Part II)》(以下简称为《Tlou2》)发售以来 , 其剧情与叙事引起了诸多玩家的不满 (游戏剧情介绍见文末) , 玩家评价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 。 不同立场的玩家 , 都乐于在各个公共平台分享自己对剧情的解读 。 对游戏剧情的再解读一直以来都是玩家社群的重要活动 。 从伦理层面来看 , 玩家对一个游戏的剧情的解读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倾向:合法性、合理性与合情性 , 三者分别涉及法理层面、观念层面和情感层面 。
比如《生化危机》系列游戏 , 玩家对游戏剧情的解读集中在其“合法性”上 。 如保护伞公司的发展与没落、《生化危机7》中男主角伊森的真实身份、“联盟”组织的背景等 。 《生化危机》系列游戏是基于法理逻辑构建起来的 , 它用极度理性的语言讲述灭绝人性的故事 , 以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主要矛盾 。 “合法性”解读关注社会的实践规则层面 , 玩家解读的方式主要是推理和猜测 。
《荒野大镖客》系列游戏玩家对游戏剧情的解读则多集中在其“合理性”上 。 讨论这个游戏的剧情时玩家往往引述美国当时的历史背景 , 讲述在19世纪初美国社会剧烈变化下现代社会资本逻辑和原始社群道义逻辑之间的冲突 。 《荒野大镖客》系列游戏正是基于观念逻辑构建起来的 , 观念冲突作为叙事的主要冲突给予了玩家更多讨论空间 。 “合理性”解读关注观念理性层面 , 玩家解读的方式主要是抽象和分析 , 将具体的个人或团体看作是某种观念的象征 。
在《Tlou2》的论争中 , 两个阵营的玩家虽然针锋相对 , 但都是以“合情性”为基准对游戏进行解读 。 玩家关注角色的个人经验和情感历程 , 对游戏文本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做出详细的考察 , 以此说明角色的行为合情与否 , 证明自己的观点 。 “合情性”解读关注情感层面 , 玩家解读的方式主要是扮演和代入 , 我能不能从个人层面理解角色的行为和情感 , 成为玩家“合情性”解读之关键 。
显然 , 玩家对游戏文本做何种解读取决于游戏的构建倾向 , 而《Tlou2》正是一个以情感逻辑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游戏 。 但是 , 《Tlou2》和另外两个游戏不同的地方在于 , 它没有为另外两个层面——即法理层面和观念层面——留下任何空间 , 体现出一种极端的“情感偏执” (“情感偏执”这个概念来自周志强.青春片的新怀旧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2015(04):121-126.一文中提出的“情感偏执狂”) 。 以观念为基础的《荒野大镖客》同样有人与人之间复杂感情的表达 , 以法理为关键的《生化危机》同样有科学理性与人道主义之间的观念冲突 。 但是在《Tlou2》里 , 法理与观念问题却完全消失了 , 所有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式都寄托情感之上 。 因此 , 在“合法性”与“合理性”上《Tlou2》没有给玩家任何解读的余地 , 极端的情感逻辑使得游戏放弃一切 , 只追求最激烈的情感爆发 。 正是游戏的“情感偏执” , 导致双方玩家都失去了用情感之外的语言言说自身的可能性 。
这种“情感偏执”在《Tlou2》的角色死亡中呈现出来 。
二、“不存在”的病毒:角色死亡与具体的情感对象
剧情|游戏论·作品批评|《最后生还者:第二章》的“情感偏执症”
文章图片

《Tlou2》是一个“丧尸生存”题材的电子游戏 , 但是在《Tlou2》的整个故事里 , 病毒(游戏里被称为“真菌”)成了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 它不影响整体故事或任何具体情节 , 成了单纯为“玩法多样性”服务的一个部分 。
游戏中“感染者”聚集区和人类敌人聚集区的划分非常明确 , 在二者混杂的地方只有不具有太大威胁的低阶感染者 , 甚至可以利用它们清除人类敌人 。 而在以真菌孢子弥漫为标志 , 没有任何人类敌人的“感染者”聚集区中则会出现难对付的高阶“感染者” 。 一旦踏足“感染者”聚集区 , 玩家就会进入紧张的对敌状态:昏暗的画面、忽远忽近的嘶吼、难以应对的敌人都给玩家带来巨大的压力 。 但是在这里有一件事情不用担心——你永远不会在这里受到什么情感冲击 , 因为没有任何角色会在“感染者”聚集区死亡 。
在《Tlou2》的角色死亡里 , 病毒完全消失了 。
《Tlou2》整个流程中共有9个角色死亡(仅计入和玩家有过互动、有名字的主要人类角色 。 玩家杀死的敌人、没有名字的次要角色、动物角色等不算在内) , 作为一个以“丧尸生存”为背景的电子游戏 , 《tlou2》中竟然没有任何一个角色的死亡和病毒相关 , 每一个死亡角色都有一个直接导致其死亡的“负责者” , 同时 , 玩家扮演的埃比和艾莉分别成为这些角色死亡情感冲击的承担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