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河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 曹萍
8月25日,已经是下午1点,在郑州疫情防控阳城医院救治点内,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马超和几名医护人员刚刚吃上午饭。
“今天的玉米特别香,水果也很甜。”马超吃得津津有味。大家相视一笑,“马院长,这跟前几天差不多呀,你这是心情好,所以吃啥都香吧。”
确实,来到阳城医院已经近半个月,主抓医疗和院感工作的马超,直到今天才稍感轻松。“我们的院感工作得到了国家专家的高度认可,全院391名患者的治疗工作也很顺利。”马超兴奋地说。
去年,马超带领医疗队奋战在万里之外的赞比亚,进行援助和抗疫;如今,回国不到半年,他再次主动请缨、奔赴抗疫战场,挑起最重的担子,啃下嘴硬的骨头,不舍昼夜、坚守一线,只为了守护他爱得深沉的郑州。
“看见病人,心里才会踏实”
文章插图
从15楼走到5楼,把21个病区巡视一遍,到所有重点病人床前查看情况……自从进入阳城医院,这是马超每天下午雷打不动的固定安排。
“科室现在有什么困难吗?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吗?”在病区,医护人员看到马院长来了,就知道解决问题的人来了。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什么需求直接跟我说。”病人看到马院长,也都亲切得不行,大事小情都爱跟他唠唠。
马超就像救治点的“大管家”一样,他查房重点不在病情,而在于解决问题。“主要针对一些危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及高龄、年幼的病人,处理一些疑难情况,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做好服务保障,让他们在这里能够安心治疗。”马超说。
一位91岁的老爷子,是救治点里年纪最大的病人,开始时因为情绪低落不愿意配合医生,甚至一度绝食。马超每次查房都要在他这多停一会、多说几句。
“每次都跟大家伙一块劝他,跟他唠唠家常,问他有什么需求,老人年纪大了一个人住在这儿,咱都能理解。”在马超心里,他把老爷子当做自己的父亲一般对待。
那天又走到老爷子那,老爷子忽然提出想喝面汤。虽然已经过了饭点,但马超还是赶紧找人给他煮。
为了让老爷子配合治疗,马超给病区的医生护士出点子,多了解老人的过去,比如是不是参加过革命、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打开他的话匣子;马超还给老爷子安排了一个专职护士,专门照顾他、陪他聊天,老人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到后来,只要马超一进病房,虽然穿着防护服,老人还是能一眼认出他来,经常拉着他的手,不停地说这说那,感激他的照顾。
事情再多、再忙,马超也要每天到病区去转转。年过50的他,穿上防护服,跟医院的年轻人一起爬楼,一趟两三个小时下来,经常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病人就是亲人,马超始终把他们放在心里。“看见病人都安心治疗,情况稳定,没什么难事儿,心里才会踏实。”马超说。
“放手去做,我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文章插图
特殊时期的391位特殊病人、25家单位800多人的医护团队,这些对于从医几十年的马超来说也是头一回遇到。
“既然派我来这儿,让我负责医疗和院感,就必须把患者治疗好,把医护人员管理好,让大家都安安全全的。”马超坚定地说。两年的援外生涯,在万里之外带队工作的宝贵经历,也让他有了更多的勇气和担当。
从建章立制到理顺流程,从核酸检测到病人管理,马超事无巨细,全部一条条、一件件亲自协调,深夜12点还在指挥部处理各项事务。整合全院专家资源建立联合查房会诊制度,利用远程会诊联系中心医院和省内专家,建立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将重症病人集中治疗……一项项有力举措让救治点工作顺利开展。
为保证每一名队员能安全回家,马超分批组织多次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操作考核,队员全员熟练掌握院感知识;为了让队员们吃好住好,在忙完救治点一天工作后,马超还要在深夜赶到队员所在的9个驻地酒店,详细检查酒店管理规范、医疗队生活保障和感染控制管理等工作,到所住宾馆时,往往都是凌晨2点。
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是所有人心中的引路人。
救治点有一位50多岁的病人,患有胸椎结核,转过来时就伴有巨大胸腔脓肿。疫情发生前,病人已经辗转多家医院,因病情复杂、风险大,一直没有接受手术,就在隔离前还刚刚发生一次心梗。
- 父亲为了一个女人狠心抛弃了我们母女,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忘怀
- 泪目!她为了这个“渐冻症”小伙,跨越千里追寻爱情
- 妇产科|【医疗资讯】一手托起两个生命 化险为夷母女平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全力救治危重孕产妇患者成功脱险
- 为了一把牌能把自己打的半死的人,不值得你去同情
- 多少人,曾经为了感情,辜负了人生最昂贵的一段时光
- 救治|河南每个省辖市将建成1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 胸痛中心|平邑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心脏|莫名胸痛竟是心脏“破洞”,上海医生“不开胸修补”救治主动脉窦瘤破裂者
- 农村姑娘进城打工,为了钱出轨上司:我是个不值得被原谅的渣女
- 郑州岐伯山医院|河南每个省辖市要建成1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