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汉服第一城”观察:最火国潮产业的转型前夜( 三 )


成都是汉服第一城,却不见得是汉服产业第一城,是一个尴尬的现实。
汉服的材质好不好,一看面料,二看纹样绣花,两样都不是成都纺织业的优势领域。全国汉服面料,基本全都来自浙江绍兴的柯桥,染料无法绕开广州。为了获得一个对应色差准确的面料,绿珠儿需要不断快递往返柯桥沟通。
杭州毗邻柯桥和沿海工厂,发展汉服电商、做直播都得天独厚。曹县汉服用廉价汉服让成都商家叫苦不迭,两者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据雨前产业观察的调研,成都多数小型纺织厂与沿海自动化、智能化的纺织企业相比,简单而原始、缺乏竞争力,很难符合汉服品牌主的订制需求。
生长在成都,遥望杭州和广州的面染料,羡慕江浙的工厂能力,头痛曹县山寨汉服的血腥竞争,可以说是成都汉服商家的日常。
04 “我们该去池上锦,还是曹县?”
杭州、西安、广州、曹县等汉服产业大城,正在掀起一场城市之间的产业竞赛,成都自然不愿把“汉服第一城”拱手让人。
2020年下半年,池上锦汉服产业文化街区落户成都金牛区荷花池,还引入FDC面料图书馆和占地7000余平米的时尚产业孵化平台。
与商家自发造就的香缤广场不同,池上锦已经成为成都官方打造“中国汉服第一城”的一步棋,居于城市战略与产业规划高度。
荷花池作为整个四川省和成都市北的批发市场门户已经有几十年之久。在过去成都“东穷,西贵,南富,北乱”的背景下,成都市希望池上锦成为一条“鲶鱼”,带动荷花池产业升级和成都服装产业的发展。
对于汉服商家来说,她们曾遇到的面料选料、供应问题时,可以求助于FDC面料图书馆这个全球面料交易及数据服务平台。
产业|“汉服第一城”观察:最火国潮产业的转型前夜
文章插图
面料图书馆中央版房,为商家提供打版制作衣服和服装工艺相关培训的空间 (作者拍摄)
2021年初,素梦归云第二家直营店落地池上锦。王敏说,池上锦为商家提供了丰厚的优惠和各种补贴,还有商家、线下生态的聚集,都是吸引她的因素。
王敏较为乐观,她觉得,近两年成都汉服商家数量爆发后,成都的工厂也在逐渐适应起汉服的生产。
但是,关于池上锦与FDC面料图书馆等对于成都汉服的产业链起到怎样的帮助,孙异觉得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看到效果。从不少成都商家的反馈来看,这一项目短期内还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另一些人已经将补齐产业链的希望投向了成都之外,比如曹县。
“你在曹县街上走一百米,在这一百米之内,你就能把汉服所需要的所有面料,辅料、绣花、刺绣,全部都买齐了。这样高度聚集的产业链,在其他地方没有。”
时任成都FDC面料图书馆负责人黄海波在帮助过许多汉服商家之后,最终选择辞职自主创业,并负责为成都一家原创汉服品牌打造供应链。
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全国调研汉服产业链。最重头的一站是曹县。
“产业的聚集让在曹县生产加工的速度可以特别快,我在其他地方生产一件衣服,来回沟通返工折腾几道工序之后半个月已经过去。可是在曹县,可能只需要两三天。”黄海波说。
曹县不仅产业链反应迅速,人工费也可以做到成都的六分之一。汉服行业毛利不过30%,和传统服装比起来利润空间太小,黄海波认为能在人工上省出这么多毛利十足珍贵。
“成都汉服商家都是品牌做得好,但欠缺一种全国视野。反观曹县商家的质量虽然的确常被诟病,但产业链很有可取之处,他们只是需要适当地引导。”黄海波说。
黄海波更愿意去外地跑工厂,也愿意呆在工厂长期进行磨合沟通,他对亿邦说,对外地供应链的利用,会成为自家品牌的核心优势之一。
产业|“汉服第一城”观察:最火国潮产业的转型前夜
文章插图
池上锦外景 (作者拍摄)
05 汉服,到了转型前夜?
2020年初以来,疫情的不断波折,将爆发的汉服产业从高潮打落,从此波澜不惊。潮起潮落后,只留下沙滩上的游不走的鱼虾。
2021年春天,亿邦来到香槟广场时,汉服一条街已不复2019年的盛况。孟妮对面,一家曾经的汉服店刚刚重装修完成,改成了JK、DK专卖,另一家在招牌上写着“汉服”的店铺,里面却只有JK和洛丽塔。
尽管同期疫情好转,不少线下活动解禁,亿邦4月造访在北京、成都的重回汉唐、如梦霓裳等多处汉服门店时,发现客流量也没有很明显的回潮。
2020年整年中,香槟广场的汉服店也迅速大洗牌。孟妮的店扛住了,但砸了六十万的货在手里。2020年,她自己做的原创汉服品牌在工厂加工时正好赶上疫情正中。等复工出厂时,衣服已经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