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诊疗模式为淋巴瘤患者提高治愈机会|康健园 | 诊疗

“两全”诊疗模式为淋巴瘤患者提高治愈机会|康健园 | 诊疗
文章插图
手术、放疗及化疗是肿瘤三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实体肿瘤在早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获得治愈。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发展迅速。血液系统肿瘤由于其特殊性,主要是通过化疗联合靶向、免疫疗法等进行治疗。
上海长征医院血液科建科40余年,于2009年成立了“全军骨髓瘤与淋巴瘤疾病中心”。中心始终秉承“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全方位、全病程的“两全”临床诊疗模式,从而为患者最大程度地提高治愈机会。
汇聚特色 深耕细作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同时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常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近年来,上海长征医院血液科在诊治淋巴瘤方面与时俱进,取得较多进展,提高了患者疗效。血液科主任杜鹃教授指出:“淋巴瘤分型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没有明确的诊断就没有准确的治疗。”针对淋巴瘤的诊断,已经从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发展到结合分子基因分型的诊疗体系。特别是基于分子基因特征选择靶向药物,大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机会。
大家经常听说传统化疗药是“不分敌我的炸药”,对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有杀伤作用;而分子靶向药物则是“区分敌我的导弹”,可以针对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在全军骨髓瘤与淋巴瘤疾病中心就诊的淋巴瘤患者,都是基于分子生物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科室已经建立了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干细胞移植的全方位治疗体系。今后,科室将继续聚焦特色、深耕细作,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
学科协作 整体诊疗
由于淋巴瘤诊断及治疗的复杂性,需要包括病理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同时,淋巴瘤兼顾肿瘤和慢性病的特征,全程管理非常重要。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包括患者就诊引导、规范化诊疗推进和康复期随访三部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密切配合,从而实现对患者整个生命周期的关注,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今年5月,《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模式专家共识(2021年版)》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发布,明确了“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的概念,为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精心管护 精准用药
随着“人文医学”“保健医学”的理念落地生根,全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烈。相比以往,患者通过各种媒体的科普宣传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病情的了解程度更加深入,对于新疗法接纳的程度更加主动。这些对于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对于患者自身的疾病管理大有裨益。当然这也与中国淋巴瘤诊疗指南的发布、提倡淋巴瘤全程管理以及“健康中国2030”政策的推进等都密切相关。
“两全”诊疗模式为淋巴瘤患者提高治愈机会|康健园 | 诊疗】杜鹃教授指出,医学是一门严谨深奥的科学,引导患者及家属了解、认识疾病,需要重视科普宣传,以便更好地自我管理和配合治疗。医生更要紧跟前沿,不断创新。现在新药发展如同雨后春笋,淋巴瘤治疗领域第一个单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成功用于B淋巴细胞淋巴瘤,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标志性药物。现在第二代的奥妥珠单抗、双靶点抗体、CAR-T免疫治疗等,均在临床应用,效果斐然。
备豫不虞 防患未然
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导致疾病的预后各不相同。疾病发现迟,诊断分期较晚,是导致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三早”原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此,杜鹃教授提倡从三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若身体不适,尽早就诊;第二,定期体检,防患未然。比如淋巴瘤起病比较隐匿,需要借助超声、CT等影像学相关的检查才能发现。不同年龄的人群,体检项目应有所侧重。第三,增强医生的专业敏感性。淋巴瘤的诊断离不开多学科参与,首诊可能在相关科室,医生提高对交叉学科疾病的敏感性,有利于践行“三早”原则,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
上海长征医院血液科暨全军骨髓瘤与淋巴瘤疾病中心,不断优化“两全”诊疗模式,为更多淋巴瘤患者提高治愈机会。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