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19日电 题:医师孙德俊:传承“接力棒” 留住“老朋友”
中新网采访人员 张玮
2021年8月18日7时至8月19日7时,内蒙古自治区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如今,每天的新冠疫情动态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孙德俊的关注点,而为确诊患者进行的每日远程会诊也成为这位老医师的日常工作。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为孙德俊带领专家组成员在内蒙古远程会诊中心对确诊、疑似病例进行每日一次的“面对面查房”。张玢 摄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孙德俊和他千千万万的医疗同事们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过着这个“平凡”的节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呼吸学科的医务工作者成为“排头兵”,冲在挽救生命的最前线,见证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20年的孙德俊是其中一员。
在孙德俊的医学求学过程中,曾经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内蒙古二级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一到天凉时,看病的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比例的全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
“记得我正在做住院医师期间,有一个姓阎的老人,一到冬天就来住院,我与他们全家人渐渐熟悉。”在孙德俊看来,医生这个职业就是这样,和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之间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就成了朋友。
然而让人心痛的是,即便使尽“洪荒之力”,他也无法留住这些朋友。
“眼看着阎老从一年住一次院,变成一年住两次,我只能给他吸氧、化痰、止喘和利尿消肿,老人稍微缓解一些就出院。”让孙德俊不能释怀的是,那个年代根本不像现在有规范的管理,在病情稳定期时就能尽量减少再次发作的机会,降低风险。“我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老朋友的病一年比一年重,最终去世。”
“2000年初我去美国学习,到那儿一看,美国根本没有呼吸科,人家就叫PCCM。”孙德俊回忆道,归国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便建议当时已经是一家医院院长的孙德俊,率先将其所在医院的呼吸科室更名。
“经过充分的准备,2001年我们设立了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率先在内蒙古成立了MICU(内科重症监护室),在国内率先将呼吸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06年,成立了内蒙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研究所;2012年,我们被评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孙德俊说,后来,王辰院士开始在全国推动PCCM更名,进而推动PCCM规建。
【 新冠肺炎|通讯:医师孙德俊:传承“接力棒” 留住“老朋友”】大疫当前,花甲之年的孙德俊挑起抗“疫”重担,采访人员每每见到他,他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面对新冠肺炎这个“新对手”,孙德俊也曾坦言最初的确紧张。针对118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特殊性,内蒙古设置了113个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孙德俊带领专家组成员每天坚守在内蒙古远程会诊中心,连线定点机构,逐一对所有确诊、疑似病例进行特殊的“面对面查房”。
“‘宽进严出’,提高治愈率,严控病情反弹。”孙德俊带领专家组制定了“内蒙古标准”。“无论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症状患者,还是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全部住院治疗;患者出院时必须同时满足国家诊疗方案中的出院指标,和粪便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两次间隔24小时以上),以及“出院不离院”等一系列要求。”
2020年,孙德俊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从患者病情变化到用药调整,是否氧疗、是否上呼吸机,甚至20多名医护人员抬着病床、搬着监测仪送患者去做CT……孙德俊说,患者情况逐渐好转,是他最开心的事。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孙德俊便抽身去内蒙古12个盟市的40多家医疗机构搞“突袭”,敦促PCCM的规范化建设。“国家以10亿国债资金给基层配备肺功能设备,这是给PCCM规建插上了‘翅膀’啊。”
“而且,现在年轻的PCCM学员们非常聪颖,进步神速。”孙德俊说,“我的成就感是给他们铺好路,让他们把这个‘接力棒’更好地传下去,让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更强一些。”(完)
- 新冠病毒|警惕!刚刚通报:又一地出现奥密克戎
- 三河市|河北省三河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公布
- 河北区|天津河北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三河市|河北三河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行程轨迹公布
- 外资企业|康泰生物13价肺炎疫苗“低价”上市“抢食”70亿市场份额
- 预防|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小知识(七)——新冠肺炎易感及普通人群如何使用艾灸
- 新冠肺炎|韩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奥密克戎毒株应对体系”
- 后遗症|港中大研究:新冠长期后遗症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
- 新冠肺炎|北京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均来自管控人员
- 拉纳|印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4000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