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台择期手术有20%的机率会失败,作为病人,你是否会全身心地将自己的安危托付给你的医生?
如果一台手术仅有八成的成功率,作为医生,你是否还有勇气顶着压力、去挑战它完成它?
都说面对疾病这个敌人,医生和病人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究竟怎样配合才可以达到最好效果?
对于这些每位病人和医生都可能会面对的问题,北京大学首部观察型行医纪录片《心外纪事》将如何予以解答?
北京大学日前举办首部观察型行医纪录片《心外纪事》交流会,献礼即将到来的第4个中国医师节。正片即将于8月19日中午12点在腾讯视频和哔哩哔哩网站发布。
文章插图
▲纪录片《心外纪事》海报。
纪录片《心外纪事》是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白衣天使守护基金支持下,由北大医学部推出的。作为一部“高危病例治疗全纪录”的纪录长片,该片真实完整纪录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面对一例高危手术病例,医生群体如何从患者立场出发,充分讨论并勇于挑战高难度手术,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片中大量细节真实感人,温暖而开放的故事表达,生动传递出医者担当、医患信任背后丰富的深意。
文章插图
▲纪录片《心外纪事》先导片截图。
纪录片主创代表杨丽介绍了创作情况与感悟。杨丽介绍说,《心外纪事》的拍摄采用的是纯纪实跟随式的拍摄,因而捕捉到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正是通过这样“真实”的行医纪录,这部纪录片可以让更多的人真切地感受到“医者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感受到“医患间和谐共进的情感”,从而,在医学本身与社会大众认知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在医者初心与患者信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也可以在医学教育与医学实践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文章插图
▲纪录片《心外纪事》先导片截图。
医师代表们也纷纷发表观影感受,表达纪录片带给一线医师们更多的思考,在未来要让临床工作更有温度和担当。
纪录片主人公代表——北医三院心外科主任凌云鹏介绍,心外科经常要面对一些非常危重的病例。即便外科医生技术高超、外科团队全力以赴,但也会有患者在手术中失去生命。最严重的后果,医生会面对患者家属质疑,会面对医院指控,管理部门的评估和审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医生会操持这样高风险的手术?“答案是请大家放心,一定会有的,而且很多,这就是我们的医者担当,是医生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凌云鹏说。
文章插图
▲纪录片《心外纪事》先导片截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生李建平表示:“医学是人学,医学需要温度。如果我们每一位医生都能像纪录片中凌云鹏主任在处理病例的表现,把一个冰冷的甚至是残酷的过程加加温,主刀医生能够表现出时时刻刻以病人利益为中心,为病人着想,勇于担当,敢于奉献,我们和病人家属一起挑战,共闯难关,我想病人和家属一定会反馈给他们温度,一定会获得更多病人的信赖、信任和温度,而这种温度又是医生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勇于担当的力量源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第三医院院长乔杰介绍,《心外纪事》作为北京大学首部观察型行医纪录片,以小见大地呈现了医务工作中最真实的一面,让社会大众看到医患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真情实感,是一部客观且有深度的纪录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系主任韩启德表示,当下要改善医患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更多病人到基层就医,享受更好的全科医疗服务。要坚持正确的医学技术发展方向,把主要的投入和精力用于适合的技术,发展对公众健康最大效率的技术,健全保护医护人员的法制法规。
【 医者|面对一台成功率只有80%的手术,医生需要怎样的勇气应对?北大推出纪录片《心外纪事》展示医者情怀与担当】《心外纪事》交流会期间,“北京大学白衣天使行医纪录计划”启动。将来,北大医学部将继续挖掘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典型案例,将更多真实动人的北大医学故事,以纪录片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
- 为什么婚外的感情,总是被忽略?
- 血脂异常|《脑心同治 医者语录》 ——陈伯钧: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从青年开始
- 顾客|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
- 冰冻|雨雪冰冻天谨防冻伤摔伤
- 女人在婚姻里的归属感低,男人应该怎么面对?
- 张众|医者仁心 术精为先
- 临床研究|【“求卓路·医者心”系列报道⑥】王芳:治病也医心,一切为了患者的肿瘤科医生
- 妻子面对丈夫数次出轨,忍气吞声整整11年
- 传播链|北京昨日新增“10+6”本土感染者,除已有传播链病例,新增来京就医者陪护人员
- 李钢|易凯资本合伙人李钢:面对医疗健康产业,资本必须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