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个打篮球的都不认识,怎么排查?忍不住为上海这波操作点赞

七月下旬起
全国多地陆续出现确诊病例
8月初,上海也通报一例本地确诊病例
罪魁祸首同样是德尔塔
及时管控密接、次密接
对于疫情防控起着重要作用
面对传播迅速的变异株
如何迅速筛查出风险人员?
上海|9个打篮球的都不认识,怎么排查?忍不住为上海这波操作点赞
文章插图
杨浦疾控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近20天来
在市区两级疾控中心
流调工作和密接、次密接管控同步进行
每个日夜
“隐形卫士”快速出动、精准管控
只为再一次跑赢德尔塔这个狡猾的敌人

上海|9个打篮球的都不认识,怎么排查?忍不住为上海这波操作点赞
文章插图
普陀疾控流调队员王中王在给市民打电话
一起打篮球的陌生人,找到了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说,“我国在这次疫情中积累的防控、治疗经验,目前为止仍然是非常奏效的。”对此,杨浦区疾控中心新冠防控流调组组长乔鹏深有感触。“国内疫情反复,我们及时调整了队伍,从常态化防控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尽管工作量井喷,但依然规范有序,和公安等其他部门的合作也十分默契。”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溯源、排查密接和次密接,为精准防控提供支撑。不久前,上海接到外省市协查函,找到一个住在宝山区的市民小吴(化名),他是外省市某确诊病例的密接。小吴透露,那天下着暴雨,他去杨浦区某体育馆打篮球,一起打球的共有9人。棘手的是,打球的人都是“临时队友”,球馆里合拍一起玩,至于姓甚名谁,对小吴来讲不重要。但对于疫情管控来说,这样的“自来熟”麻烦不小。小吴说,他只认识其中一个球友,其他都不认识。更要命的是,场馆登记并不严,信息不全,这给排查管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如何迅速把这批人都锁定?乔鹏说,大家想尽了办法。“我们问他,打球的人都怎么喊对方名字的?他们之间是否有亲戚朋友?”根据蛛丝马迹,包括现有的场馆登记记录,流调组最先找到一对父子,又根据这对父子提供的信息,把监控画面、人名系统筛查比对,最终,多部门联合,仅用半天时间就把9人都找了出来,迅速送去集中隔离点。
很多人不知道,一张出租车票、一个支付账单、一次停车场出入记录,都是流调的重要突破口,为确保时间闭环不留盲区提供有价值信息。乔鹏告诉采访人员,暑假里人员流动频繁,做流调、排摸密接次密接的难度更大了。“这一次,上海协助湖南排查出发去张家界并看过那场演出的人。有的已经回到了上海,我们先要电话询问他回上海后的行动轨迹,形成流调报告,再用最快的时间把他走过的路‘重走一遍’,科学判定次密接。”乔鹏回忆道,有一位密接者曾到五角场某餐厅吃饭,就是根据他提供的支付截图,很快查询到了他进店和离店的时间、近距离接触过的人,最终精准判定了次密接的范围。
上海|9个打篮球的都不认识,怎么排查?忍不住为上海这波操作点赞
文章插图
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流调处置完成后回单位
这波教科书式操作,点赞
“太难了,很多次处置除了现场调查,甚至还要用上侦察思维、大数据!当然,我们的工作也离不开受访群众,包括风险人员本身的配合。”说起流调工作,普陀区疾控中心的流调队员王中王(是真名)特别感慨。她回忆起自己调查的一批对象,可用三个字形容——“教科书”!
“这4个人是和其他同事一起去张家界旅游的,回来后看到网上报道,当时正在上班,4个人一看行程居然全对得上,自我判断基本属于密接,吓傻了,立马停下工作,戴上口罩,开车去医院做了核酸检测。”王中王说,没多久,这4个人就接到了湖南疾控部门的电话,通知他们自我隔离,等待本市疾控部门的联系。令王中王惊叹的是,刚挂断电话,这4人就开始迅速回忆并整理自己在湖南当地的行程轨迹。“某日,入住某酒店,坐大巴车去某景点……”整整写了一手机屏的行程,从住宿、景点到交通工具,事无巨细!
“我觉得他们可以自己写流调报告了,是我调查至今最快搞定的一个!”王中王说,一篇合格的流调报告必须做到时间、空间和人物上的准确,很感谢上海市民的自觉、高效,她赶紧整理了全部信息发给急传科,后续排查也可以加快进度了。“你快速,我快速”,每早一个小时控制所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对控制疫情的播散都是意义巨大的。
王中王的同事魏巍说,她也遇到一位十分自律的上海市民。这是一位南京关联病例的密接,不巧在同一时间与确诊病例选择了同一家餐厅就餐。“这位小哥哥电话中就十分配合,说话温文尔雅,因为他是密接,为了保证调查的严谨性,我们需要根据他自述的行程轨迹,去现场走一遍,并配合查看监控画面核实,据此判定次密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大家又惊了,这位密接的防护行为,同样堪比“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