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侦探|心慌慌?查不出...居家AI“心脏小侦探”上岗

不知道你或家人是否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常常出现短暂的胸闷、心慌,一到医院做检查,全都好了;一回家,症状又出现了。
假如可以把一个小小的、便携的
可穿戴心电设备带回家
也许这个“随身小管家”
就能捕捉到阵发性的心脏问题了
入选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的“基于互联网+智能可穿戴心电设备与AI心电诊断技术的居家心电监测系统”,由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打造,方便的居家健康监测,可实现全天候智能监护。
小侦探|心慌慌?查不出...居家AI“心脏小侦探”上岗
文章插图
基于互联网+智能可穿戴心电设备
与AI心电诊断技术的居家心电监测系统
青浦区白鹤镇72岁的吴阿姨,经常有短阵的胸闷、心慌,曾经多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作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特殊问题,胸闷、心慌症状还是经常会发作。今年1月,她再次因为胸闷、心慌的问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家庭医生看病。签约医生告诉她,“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刚刚把一批可穿戴心电监护仪送到了中心,可以给需要的居民免费筛查心律失常,您要不要带回家去试试?”吴阿姨很高兴,很快就登记好信息,也学会了安装这个新玩意儿。
海岸君看到,她所佩戴的这个设备,外形看犹如鸡蛋大小,厚度约1厘米,只需要按照规范将贴片装上,固定在胸口就行,几乎不影响日常生活。经过一天的佩戴,果然“捕捉”到了发病的“蛛丝马迹”,家庭医生发现,吴阿姨有阵发性房颤,前几次检查恰巧都没有查出来。吴阿姨被转诊到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经过房颤规范治疗后,她的胸闷、心慌症状明显缓解。
心血管病
是我国乃至全球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
这将导致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日益加重
也将显著增加心脏健康管理需求
心电监护是心血管病危险事件监测的重要手段,可及早识别心脏缺血性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危险事件,技术上具有长期、连续、无创、动态监测的特点,应用上具有经济、适宜、简便等特点;但目前仍无成熟的家用可穿戴心电监护仪与动态心电自动诊断技术。中山医院的这个社区心律失常筛查项目,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可穿戴设备的推广,背后的难点却是由人工智能引导的创新算法。
小侦探|心慌慌?查不出...居家AI“心脏小侦探”上岗
文章插图
医生演示如何使用
小侦探|心慌慌?查不出...居家AI“心脏小侦探”上岗
文章插图
“居家心电监测系统深度融合了可穿戴心电监护仪、AI心电诊断技术与互联网医疗模式,AI心电诊断技术是系统中的技术关键与难点。”
项目负责人、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心肺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红教授表示,本项目建设了《中国人标准心电数据库》,开发了一款《面向人工智能的心电数据标注软件》,已获批软件著作权,现已收集了50万量级的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原始数据并完成了6万心电图诊断标注,也通过该心电图标准数据库开发了房颤、室早等AI心电诊断复合算法,将联合可穿戴心电监护仪、移动终端 APP 软件、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智能可穿戴心电设备与AI心电诊断技术的居家心电监测系统,为医疗提供有效数据补充,并已申请专利和软著3项。
小侦探|心慌慌?查不出...居家AI“心脏小侦探”上岗
文章插图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源源不断汇集的数据是‘活水’,而由智能引导创新的算法就是‘活水’中的生命体。”
在项目组成员、中山医院全科医师刘明看来,可穿戴心电图仪这个产品有很多企业在做,但是很难真正推广运用下去,因为真正的核心内涵依旧不好掌握,那就是数据的汇集和算法的开发。“我们联合多家单位开发的该项目已在青浦区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通过对老年人动态心电监测进行房颤筛查,现已完成了1500余例,发现了40多例房颤患者,100多例早搏患者。而此前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心律失常问题。”
此外,在新冠疫情初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心肺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姜红教授带领团队共同研发了“一种同步监测动态体温和动态心电图的可穿戴设备”,并对枫林社区居民进行了居家自主心电体温动态监测,数据无线传输至徐汇区卫生事业管理发展中心智能平台,初步实现了无接触式居家人群观察随访。
金海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