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 采访人员 徐玲 通讯员 王晓婷 李春燕 济南报道
【 降温|八月,“高温蒸煮”不停,谨防4大疾病!】8月份处于三伏天,“炎”值爆表,且经常雷雨交加,出现暴雨、大暴雨。而雷雨过后,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亦会频繁出现,稍有不甚就容易中暑。
这一季节,蚊蝇易孳生、病菌繁殖快,一旦食物储存、加工、食用不当,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及各类肠道传染病。济南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的同时,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及细菌性痢疾、猩红热等传染病及高温中暑的预防工作。
01手足口病
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引起的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发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
预防措施
培养儿童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对玩具、餐具、毛巾、便器及厕所等进行清洗消毒;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病人。
02其他感染性腹泻及细菌性痢疾
这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引起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用不洁食品,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若发生腹泻症状,要及时就诊。
03猩红热
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皮疹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杨梅舌”(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发病以学生及幼托儿童为主,可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
预防措施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加强晨检,发现病人及时诊治;托幼机构、学校和家庭应注意做好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儿童要加强体育锻练,多做户外活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04高温中暑
高温中暑可以导致疾病和死亡,三伏天要预防高温中暑,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是预防和减少高温中暑的重要途径。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
1.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的水分,在高温时不宜大量饮用。
2.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3.室外注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应擦防晒霜,戴宽檐帽或使用遮阳伞,并戴墨镜,穿着轻薄、宽松、浅色衣物。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
4.户外劳作: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尽可能供给含盐清凉饮料及防暑降温药物。多学习防暑保健知识,严格遵守高温作业的安全规则和保健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
5.健康室温:尽量在室内活动,条件允许可开空调,温度设在26摄氏度左右,避免空调风直吹或者温度调的过低。
中暑急救方法
1.转移: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降温:给患者降温,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但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注意:不要加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补水: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者小苏打的清凉饮料。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