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医疗圈治疗肿瘤的“冰雕艺术”——冷冻消融( 二 )


免疫治疗 识破狡猾的肿瘤细胞范卫君教授介绍,尽管肿瘤的免疫治疗称得上是一个老话题了,但是过去如LAK细胞,CIK等细胞免疫治疗的效果不佳。直至针对PD-1/PD-L1的研究结论越来越明确,以及CTLA,PD-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才为免疫治疗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使近两年的免疫治疗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肿瘤细胞|医疗圈治疗肿瘤的“冰雕艺术”——冷冻消融
文章插图
范卫君教授
肿瘤对于人体来说,就像入侵的敌人,其产生的一些产物会被自身的激活的T细胞等免疫细胞识别,从而排除、杀灭肿瘤。可见在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下,大多数情况下肿瘤无法形成。但是,“狡猾”的肿瘤为了避开免疫系统的监视,携带了逃逸免疫监视的“装备”。比如,肿瘤表面携带的PD-L1分子可以与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形成“狼狈为奸”的状态,使T细胞无法识别“敌人”。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PD-1抗体,使肿瘤表面的PD-L1分子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相当于给T细胞修炼个“火眼金睛”,让它重新获得识别“敌人”的能力。不过,人体各个器官肿瘤的免疫状态和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能力存在差异,免疫治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范教授介绍,尽管如此,如果采用了适当的联合治疗策略,免疫治疗仍然不失为一个令人惊喜的突破口。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终结“满天星”转移瘤范教授曾治疗过一例黑色素瘤肝转移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后又发生弥漫性肝转移。最初还没有抗PD-1药物时,只能采用栓塞方法治疗,可惜效果很不理想。也尝试了微波消融,然而微波消融的效果更差,消融后肿瘤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转机来了。抗PD-1药物的出现给了患者新希望。于是,范教授决定为患者尝试一下。同时,考虑到之前热消融的效果不好,就制定了冷冻消融联合抗PD-1药物的策略。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的策略没有令人失望,患者堪称“满天星”般的肿瘤终于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范教授表示,这例患者病情非常有代表性,后来为他制定的治疗策略思路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黑色素瘤即使发生转移,通常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比较好,唯独肝转移是个特例。这是由肝脏的免疫特殊性决定的。可以说,不仅是黑色素瘤,其他肿瘤发生肝转移也都会使免疫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于是,制定治疗策略时就考虑到了冷冻消融的免疫激活效果。
冷冻消融与免疫治疗相辅相成其实,目前的消融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免疫激活作用。范教授介绍,消融技术导致肿瘤细胞坏死,这个过程中释放的特异性抗原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不过,不同的消融技术诱发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别。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活性抗原的保留和活性抗原是否能顺利进入血液循环两个方面。热消融通过高温导致肿瘤凝固性坏死,即使有一部分活性抗原但也无法进入血液。因此,热消融激活的免疫反应是有限的。冷冻消融通过低温使肿瘤发生液化坏死,更有利于活性抗原的保存和释放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刺激体内淋巴细胞的作用。
持续探索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前景可期 谈及对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方法的期待,范教授表示,对于前述黑色素瘤肝转移患者来说,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下,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神奇的为他打开了一扇大门。但是,不得不承认,其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如冷冻消融达到什么程度与免疫治疗联合效果最好,以及在哪个时间点与免疫治疗联合最佳等。可以说,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的探索之路还很远,不过在很多临床试验中,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已经看到了很理想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技传送门 冷冻消融技术利用焦耳 - 汤姆孙效应,过高压氩气(或其他冷媒)在冷冻探针上快速膨胀(绝热膨胀)吸收周围热量,使组织温度迅速下降至极低温度(-150℃)导致肿瘤细胞内外冰晶形成,细胞破裂以及肿瘤微静脉动脉内膜损伤,血栓形成,肿瘤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死亡。消融后留在原位的死亡肿瘤组织,还可作为抗原,促进机体发生抗肿瘤免疫反应。
2021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年会上,一款强大的冷冻消融技术与大家见面了。最新的冷冻消融技术不仅完全继承以往技术的多种优势,还具备三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