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心|全国首例!心衰患者靠这颗“小苹果”等到了救命心

全国首例!
一颗“人工心”在体外成功运转了12天
为心衰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幸运地等来了救命供心

救命心|全国首例!心衰患者靠这颗“小苹果”等到了救命心
文章插图

董念国教授团队完成“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辅助手术”。医院供图

心脏供体的紧缺,常使心脏移植患者陷入渺茫的等待期,衰竭的心脏随时危及生命。一项全国首创的“体外人工心脏”技术解决了这一临床痛点。7月20日,长江日报采访人员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获悉,该院与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体外人工心脏-磁悬浮体外左室辅助装置”,刚刚投入临床使用。
近日,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主任团队为一名31岁的女性心衰患者施行“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辅助手术”,使其平安度过等待期。12天后,患者幸运等到心脏供体,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目前恢复平稳,已转入普通病房。

协和团队为心衰女子体外注入“心”动能
“每天就像有个刀子在刮心头肉。”来自广东湛江的程女士自述术前状态。她曾于2020年在当地接受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术后不久再次出现咳嗽、气促、剧烈胸痛,随后前往武汉协和医院。在协和医院检查发现,程女士全心扩大,收缩无力,心衰严重,急需换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女士病情不断加重,左室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降低至个位数,生命危在旦夕。

救命心|全国首例!心衰患者靠这颗“小苹果”等到了救命心
文章插图

患者程女士手握“蜗牛泵”,犹如注入“心”动能。医院供图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组织全科评估、讨论,决定用协和医院共同研发的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Extra-VAD)帮助程女士渡过难关,为等待供心赢得时间。
6月25日,董念国主任团队为程女士实施了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辅助手术,手术仅耗时1小时15分钟。由于程女士是再次手术的患者,正中开胸有巨大风险,董主任精心为程女士设计了微创手术术式,分别从右侧肋骨与腋动脉插入两根插管,让她的血液从左心房引出,再经过体外血泵、控制器“泵”回到体内。
术后10小时,程女士拔除气管插管,3天后开始正常进食,5天后她推着控制器下床活动,她笑着告诉医护人员,“太神奇了,人工心插上去立马不疼了!”
12天后,终于等来适配供心。7月7日,董念国主任团队为程女士实施心脏移植手术。手术一气呵成,最终将一颗宝贵的供心顺利植入程女士的心包腔内。她术后恢复良好,现已转入普通病房。

救命心|全国首例!心衰患者靠这颗“小苹果”等到了救命心
文章插图

体外人工心脏的磁悬浮“蜗牛泵”。医院供图
自主研发“人工心脏”缓解供体紧缺压力
数据显示,我国心力衰竭达890万人,其中7—10%的患者将转为重症。国际公认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有效治疗手段,而心脏供体的紧缺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约20%的心衰患者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死亡”。
人工心脏是最复杂、最精密的医疗器械之一,被称为心血管行业“皇冠上的明珠”。据了解,心室辅助装置分为植入式体内人工心脏与体外人工心脏(Extra-VAD),二者均通过人工心脏泵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室做功,维持血液循环。体内人工心脏用于终末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替代其心脏功能。体外人工心脏则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过度治疗,起到中短期替代心脏功能的作用,使患者度过危险期,并在短时间内能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而目前体外人工心脏的选择十分有限,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昂贵。
针对这一临床痛点,协和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与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不谋而合,开启体外人工心脏的研发历程。

救命心|全国首例!心衰患者靠这颗“小苹果”等到了救命心
文章插图

被称为“友好界面”的控制系统。医院供图

从萌生研发理念到临床转化的过程十分艰辛,医工结合的优势得以显现。“对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来说,不同的病程发展决定了需求不同。”协和医院心外科李平副教授介绍:“既要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操作性、抗震性,做到人、心、机器的和谐统一;又要力图使机器对血球破坏小,以减少围手术期管理风险,保证患者良好预后。”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双方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让患者“用得起”
“创伤小、恢复快、价格合理。让暂时无法适配到供心的患者等得了,用得起。”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通过两根插管植入患者左心房与腋动脉达到辅助效果,既微创又效果显著,董念国教授对这颗“人工心脏”的实用性给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