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机|“超长待机”40天!这份提醒一定要看→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待机|“超长待机”40天!这份提醒一定要看→】今年的三伏天已至
又是“超长待机”的40天!
三伏天哪些疾病多发
人们在防暑降温方面有哪些误区
如何安然度过这个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
近日,采访人员走访了我省的多家三甲医院心内科、急诊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这份三伏天“防病锦囊”请您收好。
锦囊一:
三伏天血压易波动 谨防心梗
“最近天气炎热,我发现血压有所降低,就偷偷地把降压药停了一阵,没想到这个举动差点害了自己。”几天前,哈尔滨市民赵阿姨因急性心梗发作被送医抢救,所幸就医及时,医护合力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采访人员从省内多家医院的心内科、急诊科了解到,自从入夏以来急性心梗患者明显增多,特别是进入三伏天后,天气高温闷热,急性心梗患者更是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为何三伏天急性心梗多发?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周大亮介绍,很多患者认为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夏季相对安全,实则不然,三伏天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个高峰。三伏天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很容易造成大量出汗,出汗后血液浓缩,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液高凝、血压升高或者波动,再加上不恰当的降暑方法,如猛吹空调、风扇,猛喝冷饮,洗冷水澡等,易导致斑块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针对一些高血压“老病号”夏季擅自将降压药停用、减量或者换药的现象,哈医大一院高血压病房主任赵德超教授明确指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她建议,夏季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进行家庭自测血压的管理。每天按时规律的进行血压测量,并做好记录,如果经过科学的测量和评估,夏季血压确有明显且稳定的降低,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科学地调整药物剂量。“自我判断不能作为减药的依据,否则极有可能引发血压波动,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伏天虽然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但在中医看来,夏季阳气最旺盛,而“心”正好是主阳气的脏器,因此也是“养心”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养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三科耿乃志主任建议,夏季养心应先从膳食入手,做到适量、均衡。多吃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进食一些苦味食物;起居规律正常,可适时地晚睡早起。早起晨练养心阳,午时养心宜小睡,傍晚放松身心;情志平和少怒,可以尝试运用呼吸练习放松心情,消除燥热带来的不安。
待机|“超长待机”40天!这份提醒一定要看→
文章插图

商场里销售火爆的各种“降暑神器”
锦囊二:
防范高温中暑,避免暴晒保持通风
近日,我省伊春一名消防员灭火时不惧高温持续作战,灭火结束后高温中暑倒地,同伴不停地用矿泉水为他降温的视频,看后让人既心疼又敬佩。三伏天高温酷热,是中暑的高发期。如何避免中暑?一旦中暑了该怎么办?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急诊科主任贾维刚介绍,暑伏天,烈日下劳作会导致中暑,而高温且通风不良的环境则更容易让人们受到暑邪侵袭。因此,防范中暑,不是只要避开阳光暴晒,在高温环境中,保持通风尤为重要。若出现胸闷恶心、心悸头晕、全身乏力等中暑先兆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饮水休息解暑。
需要提醒的是,暑伏天要注意避免热射病的发生。所谓热射病就是重症中暑,是因高温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引发神经器官受损,表现为高温、大汗淋漓、神志恍惚、头痛、眩晕等的一种致命性疾病。“一旦出现体温升高、晕厥或神志改变等,应及时撤离高温现场、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中暑很危险,及早预防是关键,对此,哈医大一院急诊内科主任董广涛给出了三个温馨提示:天气炎热时,不论是否口渴都应及时补充水分;市民特别是老、弱、病、幼等人群,应避免在11:00-15:00这个时间段内暴露于阳光太久。在阳光下活动时,尽量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戴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如必须在高温环境中工作,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温度超过40℃以上应停止户外作业。
待机|“超长待机”40天!这份提醒一定要看→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