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709期)

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 , 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 ,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709期)
每天在吼娃和吼完自责中不停切换
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
当父母不易 , 做娃也难
吼还是不吼
这题真难!
“说一遍 , 没听见;说两遍 , 耳旁风;说三遍 , 头都不抬!吼还是不吼?!”
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时刻 , 让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父母 , 无法控制地开启“吼娃模式” 。 然而 , 发怒有风险 , 吼娃需谨慎!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709期)】被吼后孩子的生理变化
哈佛医学院教授花了十几年研究父母吼骂孩子的后果 。 他们发现:父母经常对孩子吼叫、斥责 , 会提高其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 , 从而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 。 也会导致海马体变小 , 影响记忆 。
后来又有人找了两个3岁的孩子做了一次大脑扫描 。 2个孩子同龄、同性别、家境也类似 , 唯一不同的是 , 一个孩子经常被夸 , 一个经常被骂 。 结果 , 他们的大脑扫描图 , 竟出现天壤之别 。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709期)文章插图
生理上的变化之外 , 密歇根大学也做过一组关于语言暴力的实验:当人在遭受语言暴力时 , 其痛苦程度不亚于神经系统所能感知到的痛感 。
也就是说父母在骂孩子时 , 他们所遭受语言创伤和身体上的疼痛等级是如出一辙的 。
经常被吼被骂 , 真的会改变一个孩子 。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都在想什么?
微博高赞回答是:“妈妈又发脾气了 , 我觉得他们不爱我了 。 ”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 , 只会悄悄把情绪调成静音 。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超限效应” , 指某种刺激过多而且时间持久时 , 会引起心理的极度不耐烦 ,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的一种现象 。
如果总对孩子大吼大叫 , 这种压力会迫使孩子出现各种应激反应 。
最简单直接的反应就是自动屏蔽掉这种“噪音” , 把自己封闭起来 , 避免受到伤害而形成自我保护 。
孩子表面不反抗甚至是沉默 , 但是内心是抗拒的封闭的 , 哪怕父母是好的出发点 , 孩子也拒不接受 , 产生对抗 。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709期)文章插图
闺蜜娟子至今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对母亲意见颇深 。 在她上小学时 , 有次她在学校课间玩耍不小心打碎了一块玻璃 , 老师把家长请到了学校 。
刚好那天她妈妈遇到点烦心事 , 一到学校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 不顾人来人往的学生 , 不管走廊里有多少双频频侧目的眼睛 。 “你到底要给我惹多少麻烦?我当初为什么要生你!” 娟子的眼泪一下夺眶而出 。
虽时隔多年 , 那句话她至今难忘 。
在年纪尚小时 , 父母的吼骂会让他们恐惧;可进入青春期 , 父母的吼骂就会激起他们的反抗 。
变成扎在心里的一根刺 , 变成刺伤彼此的一根针 。
即使过去 , 也总会隐隐作痛 , 影响一生 。
被吼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 可能会出现问题
即便对成年人而言 , 那些包含着情绪的怒吼 , 都会令人感到非常不适 , 更别提孩子——尤其是对家长充满依恋的孩子 。
被吼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 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01.“继承”吼叫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个孩子的说话方式、人际交往模式和他的父母十分相似 。 这是因为孩子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构建的 , 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有重要影响 。 家长如果总以“吼”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 孩子很可能也会学习到这种说话方式:或许是在年龄稍大后“吼”父母 , 使亲子关系增加一层屏障;或许也以“吼”的方式和他人交往 , 影响社会人际关系 。
02.丧失安全感
孩子在2岁~3岁时 , 由于自主性的萌芽 , 会让家长觉得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了” 。 心理学家认为 , 这是孩子进入了第一反抗期 , 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 。 然而 , 很多家长不会接受从前听话的孩子变得叛逆 , 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变得严厉 。 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 , 家长更倾向于采用大吼大叫的方式 , 希望用更大的声音压住孩子躁动的情绪 。 1岁~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阶段 , 家长的表现会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感到害怕 , 无法获得安全感 , 长大后也很难从别的地方感受到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