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有了短缺保障机制,廉价救命药为何依然出现“药荒”?( 二 )


采访中 , 一些业内人士还提到 , 由于一些廉价救命药仅剩一两家企业供应 , 部分中间商用“买断包销”的模式大幅抬高价格 , 恶意“炒药” , 加剧了短缺现象 。
列入短缺清单的同时需推动生产落地
为解决廉价救命药“药荒”困境 , 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措施 。 2017年6月 , 原国家卫计委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 , 提出合理布局监测哨点 , 建立健全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 , 实施定点生产等重点任务措施 。
2018年2月 , 工信部联合原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原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的通知》;2018年7月 , 我国首个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成立 , 致力于缓解部分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紧张或短缺的现象 , 探索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长效新机制 。
当前廉价短缺药供应保障机制日趋完善 , 但亟须更多具体落地措施 。
曹祺表示 , 希望国家能给予原料采购方面稳定供货支持;药监系统可启用应急复产程序使企业快速恢复生产 , 及时供货;同时按照药品储备机制 , 由曾生产氨苯砜片的企业定点生产 , 能达到质量和产量双确保 。
一些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 , 缓解短缺需要政府各部门与行业协会、药品生产企业、患者搭建共享信息平台 , 卫生部门或药监部门收到药品短缺报告后及时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沟通 , 实时监测和更新相关数据;当药企生产环节遇到困难 , 政府及时提供行政指导 。
作为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成员单位 , 顾浩亮表示 , 两年来药联体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 , 截至2020年底 , 6家小品种药联合体共实现了100个小品种药的生产保供 。 “当前关键在于解决组织可持续问题 , 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 并形成长远保供的落地方案 。 ”
药品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健康 , 不能视为普通商品完全按市场法则来调节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师于磊认为 , 如果仅靠市场力量调节 , 这些廉价救命药很快会消失 。 国家应进行一定的补助性抢救储备和切实的保障办法引导企业生产 , 针对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抢救用药及罕见病用药 , 应该以省或地区为单位建立此类药品的储备制度 , 由专门机构负责该类药品的采购、储备及调拨 。 (采访人员黄筱、龚雯、林苗苗、董小红、岳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