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栋|干得漂亮,王学栋

王学栋|干得漂亮,王学栋文章插图
图为王学栋医师(左一)实施西藏首例4k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 。
受访者供图
一年的时间有多长?3岁的大娃上幼儿园了 , 半岁的二娃对着婚纱照学会了叫爸爸 。 而他 , 被青藏高原的光线晒黑了皮肤 , 人瘦了一圈 , 却把一年的时光拓展得很厚实、很丰满 。 他就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学栋 , 是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近5年来首位支援大夫 。
克服高反“下马威”
【王学栋|干得漂亮,王学栋】高反 , 可谓是青藏高原给所有援藏干部的“下马威” 。 “从下飞机到走出机场 , 扛着大件的行李歇了两歇 。 ”王学栋说 。 作为中组部第九批援藏干部、北京市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 , 他是其中最年轻的外科医生 , 却将身肩要职——拉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 。
犹记得从北京出发前的欢送会上 , 王学栋从自己的老师——国际知名肝胆外科专家董家鸿院士的手中接过鲜花 。 老师在他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 , 一颗援藏的初心就已明确——把精准外科理念和技术传播到青藏高原 。
经过两周的培训、工作交接和科室调研 , 王学栋了解到 , 应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手术 , 拉萨市人民医院的普外科都已经开展起来 , 而复杂疑难的病例 , 也有明确的转院途径 , 这也是援藏项目开展多年才首次给普外科分配名额的原因 。 王学栋的第一个小目标说起来很简单:已开展的业务 , 提升;要转走的患者 , 留下 。
2020年8月29日 , 王学栋带领团队开展了西藏首例4K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手术 。 打开微创的大门 , 4K/3D/荧光腹腔镜下大范围肝切除、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等多种高难度微创手术 , 像一根线上的风筝 , 都开展了起来 。 为此 , 王学栋也“埋”在了手术室里 , “一周得有三到五天 。 ”曾经挑战过内地14小时不下手术台的他 , 在高原连续手术四五个小时已高反得喘憋 , 嘴唇发紫更是常态 。
最终 , 王学栋奋战出了9项西藏自治区首次开展和3项拉萨市人民医院首次开展的手术记录 。 王学栋所在团队还走进拉萨周边的“七县一区” , 当雄、林周、曲水都留下了团队的足迹 , 患者开始纷纷转介到拉萨市人民医院来手术 。 截至今年6月 , 普外科三/四级手术占比率由去年10月的54%提升至87% 。
手术不用再“盲切”
2020年10月 , 拉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来了一名4岁的患儿索朗格雷 。
此前3个月 , 孩子刚因肺包虫病接受过一次开胸大手术 。 彼时 , 小索朗就已被确诊肝部感染了包虫 。 这种包虫病在游牧民族地区尤其高发 ,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 被称为“虫癌” 。
腹部影像显示 , 小索朗体内的肝包虫病已经侵袭了右肝大部 , 两处病灶 , 大的直径已达11厘米 , 小的直径也已达8厘米 , 紧邻肝门及肝中静脉等重要管道 。
望着比自己的大娃大一岁却矮小很多的小索朗 , 王学栋犯了难 。 开腹切除术是更加简单、安全的方法 , 而腹腔镜下切除病灶 , 困难重重:小儿腹腔空间狭小 , 而病灶巨大 , 腔镜下解剖及显露肝门困难 , 且病灶紧贴肝中静脉 。 要精准切除 , 就需要精准的术前评估 。
为此 , 王学栋与多方联系 , 最终为科室协调到了“三维定量化手术评估系统” , 并借此成立了“精准外科手术合作云中心” , 通过导入小索朗的影像数据 , 建立起三维可视化模型 , 并在三维规划系统中进行了多次模拟肝切除 , 以求预见手术中的问题并制订相应预案 。
最终 , 王学栋顺利为小索朗进行了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 , 出血量不到200毫升 , 术后第一天小索朗就拔除了尿管和胃管 。 这一技术的引入 , 不仅改变了同类的“虫癌”患者、肝癌患者“开大刀”的命运 , 可视化、定量化的三维影像 , 也改变了拉萨市人民医院外科医师们“盲切”的现状 。
一次查房 , 王学栋发现一个孩子阑尾炎术后因切口感染已住院2周多 。 一问才知 , 一直以来 , 因为协作问题 , 夜间和周末接诊的胆囊、阑尾切除等急诊手术仍采取开腹术式 。 这件事点醒了王学栋:“单打独斗不行 , 要团队整合式运作;单靠技术创新不够 , 要科室和人才制度改革;单做临床不够 , 要开展临床研究 。 ”
经过反复的沟通协调、上会决议 , 最终在2020年12月 , 由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配合 , 王学栋带领普外科成功开展了夜间和周末急诊腹腔镜手术 。 截至2021年6月 , 普外科完成急诊微创胆囊、阑尾切除等手术100余例 , 无一例切口感染 , 平均住院时长从原来的9天降低到2.7天 , 病床周转率提高了近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