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打游戏|“模拟城市”搬上天

进入2021年以后 , 国产电子游戏崛起的势头似乎从手机端延伸到了PC端 。 由重庆的独立工作室“柚子猫游戏”制作的《戴森球计划》在发售一周后销量竟突破35万份!要是考虑到“柚子猫游戏”的开发团队一共只有5个人(2个程序、2个美术、1个策划) , 甚至游戏的开发资金也是“众筹”来的十万多块钱人民币 。 《戴森球计划》实在是个巨大的成功 。
【行星|打游戏|“模拟城市”搬上天】
《戴森球计划》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 , 《戴森球计划》是一款不必联网的“原教旨主义”单机PC游戏 。 若是早上个二十年 , 出现“爆款”的单机游戏似乎不足为奇 , 上世纪90年代的国产游戏里也不乏《铁甲风暴》、《傲世三国》乃至《地雷战》这样的亮点 。 但在如今这个主机游戏被“手游”彻底盖过风头的时代 , 《戴森球计划》的成功就显得更加令人惊讶了 。
说起来 , 这款成功的游戏倒是有着一个并不太吸引眼球的名称 。 “戴森球”其实是个科学(科幻)概念 。 美籍英裔数学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认为 , 行星上的智慧文明必然有一天对能量的需求会膨胀到要利用其母恒星“全部”的能量输出 。 他所设想的“戴森球”就是用来收集恒星能量的装置 。 按照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的说法 , 通过“戴森球”利用所处星系的所有能量的文明 , 可以达到II型文明 。 反观现在的人类 , 连I型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所有可用的能量)的条件都没有满足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制造出“戴森球”这样一个神奇玩意 , 是行星文明迈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到了III型文明 , 才有能力利用自己所处星系的所有能量 。

戴森球
就像“戴森球”这个概念显示的那样 , 《戴森球计划》的游戏概念就是前往陌生的星系 , 通过“太阳帆”轨道系统建立“戴森云结构”收集恒星能量 , 直至建成“戴森球”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这个国产游戏的立意已经超过了经典的回合制策略游戏《半人马座阿尔发星》 。 后者作为大名鼎鼎的《文明》系列的外传 , 虽然将游戏舞台转移到了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半人马座 , 但本质上仍旧不脱常规策略游戏的窠臼 , 无非是在异星系通过征战建立一个庞大帝国而已 。
相比之下 , 《戴森球计划》大概算是厌恶“杀戮”的PC玩家的福音 。 “和平与发展”才是这个游戏的主流 。 归根结底 , 在《戴森球计划》里 , 玩家所需要做的就是开发、建设自己所在的陌生星球(游戏可以构建从类似地球到拥有取之不尽的可燃冰的“冰巨星”在内的各式行星) 。
这样一个游戏概念 , 更接近以《模拟城市》为代表的经营模拟类游戏 。 诞生于1989年的《模拟城市》(Sim City)堪称城市建设类游戏的开山鼻祖 , 这一系列被许多人看作成功的“严肃游戏” 。 玩家作为一个城市的市长 ,必须选择一片空旷地域作为自己城市的拓荒地 , 展开建设和规划 。 玩家需要在山腰上建造大厦 , 在山谷上建造桥梁 , 俯视全城的摩天大楼……游戏的乐趣不在于征服与毁灭 , 而是继续扩张城市的同时保持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 。

《模拟城市2000》游戏截图
着力建设 , 或者用电子游戏界的话语叫做“埋头种田”无疑是《戴森球计划》与《模拟城市》共同的特点 。 但作为一款2021年出品的国产科幻类游戏 , 《戴森球计划》似乎受到了以《三体》和《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刘慈欣小说的影响 , 因此带有鲜明的“工业党”印记 。
最明显的一点是 , 在《模拟城市》里 , 市民的“舒适度”与城市人口的流进流出有着密切关系 , 就连《文明》这样的战争策略游戏 , 居民的“快乐度”长期处于低谷也会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甚至导致城市的反叛 。 可是《戴森球计划》就全然没有这个概念(设定为机器人工厂) , 玩家所需要做的不外乎“前进 , 不择手段地前进”: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 , 采集资源 , 规划设计生产线 , 将工厂从一个小作坊 , 发展成为庞大的跨星系工业帝国 。

游戏初期的小作坊
与大多数模拟经营类游戏一样 , 《戴森球计划》的具体游戏概念 , 不外乎采集资源与解锁科技 。 “机甲”(伊卡洛斯)可以说是这个游戏的核心 , 玩家需要操控机甲在行星上采集资源 , 并通过机甲成长系统和科技树系统逐步提高资源、探索、效率性能 。
与同类型游戏往往拥有“上帝视角”不同 , 《戴森球计划》的全程都会以“伊卡洛斯”的视角进行 。 不仅如此 , 在对建筑进行一系列操作时 , 也必须“伊卡洛斯”身处附近才能完成 。 可以说 , 任何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伊卡洛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