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专栏|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 新京报网

新京报专栏|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 新京报网
文章插图
成为无疟疾国家背后,是中国对疟疾的科学认识和精准到位的防治政策。
新京报专栏|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 新京报网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微信公众号。
文 | 张田勘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该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公报认为,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上世纪40年代的3000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被消除前,疟疾在我国有漫长的流行史
新京报专栏|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 新京报网】迄今,世界上有87个国家流行疟疾,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消除疟疾的国家只有12个,中国是其中之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疟疾流行地区较多的国家,仅仅是地理和气候上的特点,就让中国成为一个疟疾多发国。从历史来看,中国消除疟疾更是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和艰难的历程。
3000万年前,世界上就已存在疟疾。研究人员在一块古近纪的琥珀化石里发现了携带有疟原虫的蚊子,近代科学已经确认,疟原虫是疟疾的致病原,主要是经由蚊子传播。
疟疾在中国有确切记载的时间是在战国时期(前403年-前221年),当时写成的《礼记》就有“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和“秋时有疟寒疾”的记载。同一时期的《黄帝内经》记载“疟”字40余处,并有《刺疟》《疟论》专篇。
此后的《二十四史》记载了中国南方及其他地方的疟疾,但是疟疾并非是这一疾病的唯一名称,瘴气和瘴疠就是对疟疾另外的称谓。汉武帝时征讨闽越,“瘴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东汉马援率八千人马南征交趾(越南),“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
三国时期,诸葛亮“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诸葛亮领兵克服瘴气,平定南方是在公元225年3月末至226年2月中旬。
其中的瘴气有多重含义,一种是指水网密集地带孳生的大批蚊虫、寄生虫(如血吸虫),以及它们传播的疟疾、痢疾等传染性疾病。在人们对疟疾不甚了解的古代,意大利语当中也把疟疾叫“阴风”。
唐代杜甫的《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有:“地僻昏炎瘴,山稠隘石泉。”《宋史·许仲宣传》称,“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
明朝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记,“兄弟俱劝余毋即行,谓炎瘴正毒,奈何以不赀轻掷也。”清朝远征缅甸,“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至近代,疟疾在中国造成的重大灾难也有一些。云南芒市是闻名的疟疾区,原有5000名傣族居民,由于病魔的侵袭,到1949年只剩1800余人。不过,这里现在已成为有数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镇。
另一个是清末,云南思茅开始流行疟疾,迁绵不绝,原本七八万人口的思茅市到1949年时仅剩944人。中国西双版纳的民谣称:“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要到车佛南,首先买好棺材板;要到菩萨坝,先把老婆嫁”,生动描述了疟疾对人的危害。
古代中国对疟疾的认识并不到位,例如瘴疾在古代指多种不同的疾病,不过瘴疾主要还是指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疾。
新京报专栏|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 新京报网
文章插图
屠呦呦青蒿素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做实验。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摄
对疟疾的防治日益精准,始于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后,对疟疾的科学研究和防治提上议事日程,并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此中国对疟疾的认识和防治日益精准到位。
20世纪40年代末的统计是,当时全国有疟疾流行的区县达到1829个,约占当时区县数的80%,大约有3000万感染病例,死亡率约1%。
此后,研究人员从病理和病原上科学认识疟疾。疟疾由疟原虫引发,主要通过按蚊传播,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产生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严重者致人死亡。
疟疾分布非常广泛,见于北纬60度与南纬30度之间,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疟疾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型疟原虫、恶性疟原虫4种,疟疾肆虐,影响到全球16亿多人。
新京报专栏|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 新京报网
文章插图
2019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中心卫生院的隔离病房内,有蚊帐、纱窗等设施。此前,这里隔离过大量疟疾患者。图片来自新京报网。在中国,以间日疟分布最广,除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国。恶性疟次之,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以云贵、两广与海南为最。三日疟在长江南北各省均有散在病例。卵形疟只在云南和广东有少数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