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桐:电子竞技以后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好 , 因为新媒介、通信技术变化过快 , 人们还是需要游戏来适应媒介规则 。 当大家发现媒介中除电子游戏外其他的乐趣 , 那游戏的乐趣是否又回到社区之中去还未可知 。
至于会不会泛娱乐化过度发展 , 这样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 因为电子游戏还没有完全去污名化 , 谈游色变的情况还屡见不鲜 。 进入运动会就是告诉更多人打游戏也是正事 , 也能够有出路 。 希望借助体育界赛事的经验 , 让游戏行业能够越来越好 。
@繁星吟游:您怎么看现在发展电竞行业、培养战队、让电竞课进校园呢?把游戏往体育、竞技行业的角度靠拢 , 总感觉只是把这个行业合理化的一种方式罢了 。 游戏本身当然是无害的 , 技术当然可以说是中立的 。 但一旦背后有了资本力量的操纵 , 说什么“科技向善”都感觉很荒谬啊!
任桐:资本的力量它不一定就是不好 , 还是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 进入校园作为一种尝试 , 给孩子们提供多一项校园活动也未尝不可 。 不如正视这个问题 , 同孩子们一起成长 , 顺便还能将青年培训做起来 , 这样看不完全是坏事 。 但需要强调的是 , 老师们或者说成年人还是要多学习、多做功课 , 不能对电子游戏完全没有概念 , 这样无法形成教学相长 。
玩家:游戏如何影响生活
@澎湃网友36BjIr:一个男人带孩子时玩游戏 , 做家务时玩游戏 , 上下班时玩游戏 , 吃饭时玩游戏 , 周末日阳光灿烂时玩游戏 , 除了影响着自己的人生之外 , 如何影响了现实世界?
任桐:人们在游戏中 , 狂热地创造难以磨灭的信息 , 而这些信息也将不断被用于新信息的合成 , 也会成为大样本分析的数据 。 除此之外 , 人们会通过游戏而自我发现、自我充实 。 电子游戏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在玩 , 即使单机游戏也可能找到网络社区来讨论 。 所以游戏是人们新的联结方式 , 它确实还有很多可能 。
@Aquarius小瓶子:怎么看待《江南百景图》的流行呢?它似乎跟竞技类游戏的逻辑都不一样?
任桐:其实《江南百景图》的核心玩法还是经典的经营模拟类游戏 , 搜集、建造、拥有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 对偏好探索、成就类型的玩家十分友好 。 它确实和传统的竞技类游戏不太一样 ,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
首先 , 现实生活的节奏过快 , 部分游戏玩家需要慢节奏的休闲方式 , 而不是快节奏的竞技对局 。 第二 , 建构虚拟社会的成就感 , 其实是对疲累精神的一种治愈 。 人们不一定真的渴望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走进现实 , 但精神上一定是神往的 , 谁人不爱“桃花源”的怡然自乐呢?游戏世界正好满足了玩家的精神向往 。 第三 , 这个游戏大热的原因 , 我觉得在于它还原了很多玩家心目中对“笔墨丹青”的想象 , 游戏的场景、人物像极了玩家对历史的认知 , 画中美景跃然游戏世界之中 , 这对探索类玩家、古风爱好者来说已经很有魅力了 。 至于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那并不重要 , 因为再地道的游戏开发也不能够演绎过去 , 做出符合本土审美的游戏就很出色了 。 总的来说 , 还是希望一些仿古的游戏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 游戏世界有朝一日也能负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 。
文章图片
《江南百景图》
@纸袋玫瑰:最近很火的摩尔庄园和之前的动森 , 都是火了一阵之后就没声音了 。 如何看待这类游戏?
任桐: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 一个游戏产品具有周期性 , 就像一款玩具玩久了就会腻 , 过段时间再拿出来你还有兴趣 , 如此往复 。 同时 , 这也与平台对游戏的维护、更新、宣发等等都有关系 , 强如魔兽世界 , 巅峰也就十年 。
如果通过游戏获得了思考、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 那我觉得就是获益的 。 做一个假设:如果你把对游戏打卡的热爱 , 放在对一门学习、技术、专业上 , 是不是也能获得现实中的富有呢?这其实就是游戏化激励机制如何改变现实的例证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婆媳关系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血脂异常|《脑心同治 医者语录》 ——陈伯钧: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从青年开始
- 我的婚姻还是败给了婆婆
- 农村墙上拍到一批新标语: 这创意太牛啦!从头笑到尾
- 对外|暴雪公布了一款还没定名、从未对外的生存游戏
- 运营|狩猎游戏《无畏》开发商新作曝光:免费多人射击游戏
- 小戴|通宵打游戏,27岁小伙差点没了!这病40岁以下犯,更危险
- 飞秒激光|爸妈老了,100%都会得这个病!现在知道还不晚
- 瑟拉|跟游戏比,现实里的NPC玩得可太花了
- 角色|游戏基础知识——玩家的“掌控力”可能比“心流”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