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如果说有一本书能被称为“结满疮疤的愈疗”之作的话 , 那一定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这本书一经上市 , 便立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 , 全美销量破百万册 。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用平淡的笔触 , 真实地刻画了自己那由废铜烂铁铸成的童年 。
那里没有学校 , 没有医院 , 有的只是起重机的轰鸣、父亲的暴怒、母亲的懦弱 。
塔拉曾自卑、崩溃、自我怀疑 , 内心里像有什么东西腐烂了 , 恶臭熏天 , 直到她逃离大山 , 打开另一个世界 。
在这本书中 , 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 关于家庭、关于教育、关于成长……
难怪就连比尔盖茨阅读后都忍不住评价:
“这是一个惊人的、真正鼓舞人心的故事 , 每个人都会喜欢 , 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 ”
文章图片
1
原生家庭里 , 藏着人生的宿命
在锯齿状的爱达荷州里 , 有无数座不起眼的垃圾废料场 , 塔拉的家 , 就在其中的一座 。
从记事起 , 塔拉和哥哥姐姐就像“野人”一样 , 整日在山上游荡 。
在父亲影响下 , 他们坚信世界末日会来临 , 认为小便没尿在手上就不用洗手、想去读书就是被洗脑、女孩穿着暴露就是放荡、危险来临时天使会守护在身边 。
哥哥肖恩还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
他会将塔拉拖进卫生间 , 把她的头按进马桶里几分钟后才让她出来 , 又或是将她的手指和手掌卷成螺旋状 , 直到塔拉大声喊叫:“我错了”才罢休 。
最让塔拉难过的是 , 母亲明明知道她所受的所有委屈 , 却因性格懦弱 , 选择无视与沉默 。
父亲的专制、哥哥的暴力、母亲的隐忍 , 这让塔拉即使长大成人后也依然活在深深的恐惧中 。
她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 , 总会下意识地向他人道歉 , 甚至会因自己有着不同于男人构造的身体而自卑、惊慌 。
而塔拉越是拼命想要逃离 , 越是被它牢牢捆住手脚 , 终其一生都活在它的影响之下 。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原生家庭很糟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评价区中 , 有人还在上大学 , 却因原生家庭患上抑郁症 , 多次自杀未遂;
有人明明有些体面的工作 , 却因原生家庭债台高筑 , 无时无刻都在崩溃;
有人整洁英俊、聪明平稳 , 却因原生家庭谨慎自卑 , 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 。
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而这种联系 , 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 ”
哪怕你不愿意承认 , 每个人最终的宿命 , 逃不开原生家庭 。
可原生家庭虽然是你的来路 , 却不是最终归途 。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 , 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到底该怎么活 。
只要你愿意 , 原生家庭欠你的 , 统统都能靠自己赢回来 。
文章图片
2
教育 , 永远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受原生家庭挫磨的不止塔拉一个 , 但选择反抗的却只有塔拉那个性格古怪的哥哥泰勒 。
泰勒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 他违抗父亲的命令 , 独自一人离开巴克峰上大学 , 去追寻他想要的生活 。
他还鼓励塔拉:“是时候离开了 , 塔拉 。 对你来说 , 这儿是最糟糕的地方 , 去我去的地方吧 , 去上大学 。 ”
泰勒的话在塔拉的心中播下一粒好奇的种子:沉闷的废料场外是否真的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为了逃离 , 塔拉在替父亲干活的间歇偷偷自学 , 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 , 她终于收获了一个奇迹——杨百翰大学入学通知书 。
新的考验随之而来 , 大学是个全然陌生的地方 , 当塔拉第一次走进真正的课堂 , 才发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
但她并没有沮丧 , 凭借毅力和信念 , 塔拉不仅从不及格生成为全优生 , 还获得了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 。
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 , 又成为哈佛大学访学者 , 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
就这样 , 塔拉通过读书 , 一步一步悄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 瞥见了她渴望的新世界 。
前阵子 , 一篇博士致谢文在网上引发热议 。
文章的作者刘牡丹生活在土瘠民贫的小山坳里 , 母亲离家 , 父亲时日无多 。
每当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扛不下去时 , 读书总能支撑着她 , 再努力一下子 。
她清楚地意识到:“必须要奋发 , 才能走出困境 。 ”
稿源:(洞见)
【】网址:/a/2021/0630/0630114Z242021.html
标题:《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真正的强大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