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提倡建立完备的教化模式,兴办学校,提升百姓儒学素养

曾巩认为古代贤者 , 多是因为有恰当完备的教化模式 , 学子从小可以在学校学习 , 也可以跟着师友远游学习 , 博闻强识 , 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 , 还能从中熟悉国家赏罚律令 , 同时 , 士大夫还有内圣之道的追求 , 在此基础上 , 将内圣外化 , 行外王之道 , 教可教之才 , 贤者自然就更多了 。
因此 , 曾巩也希望当世能建立这样完备的教化模式 , 使人人都爱学习 , 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 兴办学校 , 培养大批有才的贤人能士 , 为国效力 , 以此强大北宋综合实力 。
先王之治时 , 地方上下至于朝廷都有教以化 , 教化天下人以修身为善 , 这样犯罪之人就会少很多 。 曾巩以儒为本、导民从善的思想 , 体现出他非常重视教化使人迁善远罪的作用 , 因此 , 曾巩对先王之治的盛世极为推崇 。

曾巩提倡建立完备的教化模式,兴办学校,提升百姓儒学素养
文章图片
教化即教然后化 , 重视教 , 使其内在思想向外转化成其具体行为 , 化就自然而成 。 因此 , 曾巩非常重视教和学习的作用 , 他用古圣贤之人学习的事例来作为榜样 , 激励世人 , 同时挖掘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 , 即成圣都是由学习开始的 。
曾巩提倡效仿圣人学习 , 不仅要继承先贤们爱学习的品德精神 , 更要学习圣贤笃学之坚持、刻苦的学习精神 , 由此突出强调对学习的重视 。

曾巩提倡建立完备的教化模式,兴办学校,提升百姓儒学素养
文章图片
同时 , 除了倡导爱学习并有坚持学习的精神以外 , 曾巩还强调重视老师在教化中的重要作用 , 以老师的行为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 , 由老师的道德感化周围学生 , 在学习中由师者的解惑 , 来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 因此 , 在教化中 , 教与学二者缺一不可 。
曾巩认为 , 只要人人都勤于学习 , 并学以致用的炼化内心 , 致力于净化出本性之善的追求 , 并最终通过其行为反应出其学习的效果 , 而后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思想互相影响 , 产生共鸣 , 共同进步 , 那么教化的最终意义就达到了 , 整个社会都因人人参与学习、互相学习而进步 。

曾巩提倡建立完备的教化模式,兴办学校,提升百姓儒学素养
文章图片
在家族里有私塾可用 , 每个乡党内都有学校 , 国家还有太学 , 在这些进行教育的组织里 , 老师都能很好地传授人们生活中视听言动之礼仪、衣冠饮食之规章等 。 如此 , 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化 , 渗透入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国家就有了强大起来的希望 。
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 , 是政府进行教化实践的实体 , 因此 , 曾巩对于创办学校予以高度重视 。 庆历三年 , 为国家发展大务 , 天子号召以学为先 , 广建学校 。 但在国家普遍办学的背景之下 , 当时的学校教育质量却日益下降 , 大都已经丧失传播知识、教化育人的作用 。

曾巩提倡建立完备的教化模式,兴办学校,提升百姓儒学素养
文章图片
并且 , 这种低质量的学校教育现状 , 其影响态势不断蔓延 , 又导致朝堂上出现学校无用论 。 学校既然只停留于认字背书的阶段 , 失去了自古以来传道、教化的作用 , 已经无益于对当今社会作出贡献 , 那么再设立学校就显得无任何意义 。
在对学校存废问题的争议下 , 曾巩极力为学校寻求留存的方法 , 由此 , 曾巩对办学兴儒提出了适合时代的改革建议 , 以恢复学校在教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 他先指出当前学校存在的问题 。
然后 , 对现今学校偏离教养之意而导致贤才减少的情况 , 再做出具体的改革建议 。 首先 , 曾巩提出:备受推崇的三代之治中的学校制度和汉代的察举之制 , 在现今可加以参考援用 。

曾巩提倡建立完备的教化模式,兴办学校,提升百姓儒学素养
文章图片
曾巩列出了人才推举的程序 , 和推举人才的应参照的要求 , 其具体程序为:先按照察举之制 , 将州县中有文采有气节 , 并且深懂孝悌的人才提升到州学学习 , 再按照察举之制规定 , 将符合条件的人才提升至太学深造 , 待到人才在太学为期一年的考察结束之后 , 再从中选取合格者推荐到礼部 , 礼部经过谨慎考察 , 选择有大才能者登记入册 。
曾巩提倡建立完备的教化模式,兴办学校,提升百姓儒学素养】从曾巩这一主张的人才选用政策中 , 可以窥见学校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 , 学者在州县以下的学校中 , 学习儒家思想、国家赏罚律令 , 并在内心自修达到一定阶段之后 , 向外能严格的约束自身的行为使其符合儒家要求的礼仪规范 , 凭此通过察举制的人才选拔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州学 , 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 以此类推再进入最高学府——太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