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滥法的批判和重德,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秦亡汉兴 , 对秦汉之际的人们产生了极大震动 。 汉初的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开始反思秦亡的原因 , 并由此进一步引申 , 开始认识到以仁、义、礼、忠、孝等道德规范构建伦理秩序对于王朝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 陆贾西汉建立后 , 陆贾曾就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向高祖刘邦进言 。 高祖认为《诗》、《书》无用 , 天下是马上得来 , 不需要学习《诗》、《书》 。 陆贾反驳:“马上得之 , 宁可以马上治乎?”并指出要以仁义治国 , 文武并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 高祖惭愧 , 令陆贾撰写秦失天下而汉得天下的原因 。 陆贾写了十二篇 , 高祖“称善” , 并称这十二篇为《新语》 。

对秦滥法的批判和重德,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文章图片
《新语》以古为鉴 , 分析各国成败原因
包括秦亡原因 。 陆贾认为 , “尚刑”、“不并仁义”是致使秦亡的重要原因 , 即“谋事不并仁义者后必败”、“秦二世尚刑而亡”、“李斯治法于内……法逾滋而天下逾炽” 。 他指出 , 秦不是不想治理好国家 , 然而失败的原因是 , 秦国的举措太多 , “刑罚太极” 。 因为重视刑罚 , 以刑罚为巢穴 , 所以有“覆巢破卵”的危患 , 指出“虐行则怨积 , 德布则功兴” 。 基于此 , 陆贾强调以“仁义”来处理伦理关系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 。 他认为 , “仁”是道的纲纪 , “义”是圣人的学问 。 也就是说 , “仁义”是治道的基础 , 把治理国家的重心转移到了“仁义”上来 。 对于仁义 , 他指出“学之者明 , 失之者昏 , 背之者亡” 。

对秦滥法的批判和重德,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文章图片
而且不仅把仁义视为处理骨肉、夫妇、朋友、君臣等关系的准则 , 认为力行仁义可以修己身 , 还视仁义为治国安民的关键 。 因此 , 贾谊的结论是 , “德薄者位危 , 去道者身亡 , ”君子能“握道而治 , 据德而行 , 席仁而坐 , 杖义而疆” 。 (二)贾谊贾谊 , 生活于汉高祖至汉文帝时期 , 与陆贾生活的时期大致相同 , 都不同程度地经历或者感受到秦亡汉兴的剧变 。 贾谊有治世之才 , 又心怀热血 , 曾极力向统治者建言献策 , 所作《过秦》极为有名 。 贾谊认为 , “秦国失理 , 天下大败 , ”“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 ”二世“繁刑严诛 , ”所以秦当初虽然雄霸天下 , 然而陈涉一人“作难” , 不仅秦七代祖先宗庙被毁 , 而且国君也被杀害 , 遭到天下人耻笑 。 而暴虐的对立面便是行仁义 , 重视伦理道德 。

对秦滥法的批判和重德,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文章图片
贾谊假设 , 如果秦二世能任用忠贤 , 君臣一心
以礼来治理天下 , 省略刑罚 , 那么暴乱便不会发生 , 国家也能得以安定 。 此外 , 在其《治安策》中也提到 , 秦就是因为舍弃礼义廉耻这四维 , 才导致君臣关系混乱 , 六亲相互残杀 , 奸人作乱 , 百姓叛离 , 仅十三年国家便遭到灭亡 。 可见 , 在贾谊看来不行仁义、“灭四维”是秦亡的主要原因 。 如此 , 贾谊将秦亡的教训转移到了伦理道德方面 。 基于亡秦的借鉴 , 并结合当时的社会风尚 , 贾谊强调了以“仁、义、礼、智、信”等教化百姓的重要性 。 他在《治安策》中指出 , “(秦)遗风余俗 , 犹尚未改 。 今世以侈靡相竞 , 而上亡制度 , 弃礼谊 , 捐廉耻 , 日甚 , 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 。
《新书》中指出
人有仁、义、礼、智、信的行为 , 这五种行为和谐便产生乐 , “乐兴则六 , ”这就是六行 。 人虽然有六行 , 但“微细难识” 。 况且“邪俗”每日增长 , 而百姓却泰然处之 , “无廉丑” , 不遵循礼义 。 因此 , 在社会道德风尚不显而百姓又难识微细的情况下 , 教化百姓很有必要 。 贾谊指出 , 百姓不能辨别“微细” , 只有“先王能审之 , ”故而百姓一定要由先王教导才能明白缘由 。 在贾谊看来 , “无不可治之民 , ”且“教者 , 政之本也” 。 所以“先王为天下设教” , 按照人们已有的进行训导 , 内以六法为本 , 外以六行为体 , 传授《诗》、《书》、《易》、《春秋》、《礼》、《乐》这六种学问 , 以这六种学问为大义 , 并称之为六艺 , 令人根据六艺自修己身 , 修成便得六行 。

对秦滥法的批判和重德,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文章图片
在“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伦理道德之中 , 贾谊更强调“礼”的作用 , 礼治是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 。 在贾谊看来 , “礼”是处理统治阶级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以及人民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 。 “礼者 , 所以固国家 , 定社稷 , 使君无失其民者也” 。 “礼”是“天子爱天下 , 诸侯爱境内 , 大夫爱官属 , 士庶各爱其家” 。 最高的“礼”就是“君仁臣忠 , 父慈子孝 , 兄爱弟敬 , 夫和妻柔 , 姑慈妇听” 。 在这里 , 贾谊不仅把“礼”视为处理君臣关系与上下级关系的准则 , 更是视为处理家庭内部与亲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 。 主主臣臣、威德在君、尊卑大小强弱有位 , 这些都是“礼”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