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女孩小米给我说过一个她的故事 , 高中的时候 , 因为她家在本地 , 所以可以自由出入校门 , 一些同学就会让她捎东西 , 她因此而觉得自己对大家有价值 , 乐此不疲 。
一天 , 一个男同学也找她帮忙 , 让她捎一包烟 , 她欣然接受 。 当她买回来交给他的时候 , 他问多少钱 , 她少说了5毛钱 , 他很开心 。 看到他的笑容 , 她很满足 。 当然 , 那5毛钱是她自己垫的 , 这样做只是为了希望这个同学下次还能找她买东西 。
不是因为她对他有情或是什么别的意图 , 就是单纯的想被别人评价为“有用” 。
文章图片
讨好型人格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 , 满心满眼都是别人 , 跟别人在一起 , 别人舒服了就好 , 自己的感受不重要 , 也从来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 自己往往会扮演各种“小丑”样的角色 , 只为了博得大家一笑 。
此时 , 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是满足的 , 然而这种满足是不可持续的 , 它像是坐过山车 , 在顶点让你感受一下刺激 , 很快这种激情会退却 。
文章图片
也许 , 有人会说 , 这样的人好虚伪 , 整日戴着假面具示人 。 但是 , 这样的人很需要“被在乎”;很需要“被看见”;很需要“无条件的爱” 。 他们是无害的 , 只是跟他们在一起 , 你看不到他们真实的样子 , 他们伪装得很好 , 很辛苦 , 是因为害怕 , 因为恐惧 , 他们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 。
为什么他们如此在意别人的评价 , 别人的感受呢?也许还有很多的其他的原因 ,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他们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真正无条件的爱” 。 父母或者亲人爱自己 , 都是有条件的 , 如果按照家人既定的路子走 , 他们就是被欣赏和爱护的;如果有所偏差 , 就会被呵斥和批判 。
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 , 也不能有 。 因为没有那样友好的环境来支持这些思想 , 有时他们甚至不能提 , 不敢提 , 因为会被无情地打击 , 自己会再一次受到伤害 。 为了免受伤害 , 他们本能地选择无视 , 久而久之 , 就放弃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 , 以别人的喜怒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走向 。
文章图片
这样下去 , 他们慢慢失去了与自己的连接 , 不能感受自己的情感需求;不能支配自己的行为模式 , 自己像一个提线木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
他们会失去感觉幸福的能力 , 会渐渐失去仁慈的一颗“甜心” , 对什么都比较冷漠和麻木 。
跟同事或者朋友交往 , 会感觉到很累、很费神 , 因为在整个过程中 , 讨好型人格的人会不断付出 , 不断输出 , 不断给予 。 他在释放他本身就不多的能量 , 所以他们表面上很热情 , 很亲切 , 很和蔼 , 但是他们的内在是空的 , 虚的 , 塌的 。
文章图片
因为别人看不到他们的本来面目 , 所以跟他们相处总觉得“隔着什么”一样云山雾罩的 。 对方的感受就是不太真实 , 相处有压力和负担 。 也就是说 , 在讨好型人格的行为模式中 , 是不能获得他自己一直渴望的“无条件的爱” 。 他这种不顾一切的给予让别人很有压力 , 觉得超出了界限 。
这样下去 , 他自己越来越累 , 越来越想得到爱 , 可是 , 越来越得不到 。 他可能会“变本加厉”地无视自己、给予别人 , 渐渐加剧了这样的恶性循环 。
【讨好型人格的行为图鉴】最近在看这方面的书 , 讨好型人格的行为模式是由他童年的创伤引起的 , 这种创伤多年来指引他走进了这样的讨好型思维定式中 , 在这种思维定式中 , 自己很难从这样的“淤泥”中走出来 , 需要借助于一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帮助 , 进而走向自己的“康庄大道” 。
文章图片
我推荐有这种困惑的朋友可以试试“正念冥想” , 这种练习是用温柔、开放地方式帮助我们关注当下 , 从此时此刻的呼吸开始 。 通过练习 , 可以改变思维的固定通道 , 让它有机会走入别的路径 , 这个路径可能会帮助我们找到久违的自己;找到回不了的家;找到丢掉很失的幸福感觉 。
在忙忙碌碌中 , 我们心中一直追寻的就是 , 怎么能让自己更自由、更幸福、更豁达地过好这一生 , 在这条路人 , 我们一起同行!
稿源:(千仪千寻)
【】网址:/a/2021/0626/062611463X2021.html
标题:讨好型人格的行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