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梁启超曾说:“患难困苦 , 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 ”
人生之路 , 坎坷曲折 , 让你勇于面对还是满心愁苦 , 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
你对生活的态度 , 决定了你的格局 , 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
智者和愚者的差距 , 就是因为这三点而拉开的 。
01
智者改变 , 愚者抱怨
爱因斯坦曾说:“不要抱怨生活 , 那只能说明你的无能 , 强者从来不抱怨生活 。 ”
人生在世 , 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 , 真正有智慧的人 , 不会随便跟别人诉苦 , 更不会让坏情绪肆意传染 。
因为发牢骚 , 会赶走心中的喜乐;埋怨他人 , 会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 。
曾国藩有一个弟弟 , 叫曾国华 。 大家都认为 , 他是曾氏子弟中最有才华的一个兄弟 。
然而 , 在科举考试时 , 曾国华却屡屡受挫 , 从未拿到一个名次 。
他感到十分沮丧 。 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 , 他开始不断抱怨 。
他埋怨老天爷不公平 , 没给自己留一丝好运气;
他数落妻子太过软弱 , 没有监督他好好准备考试;
他怨天怨地 , 怨身边人 , 却从来不肯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
在糟糕状态的笼罩下 , 曾国华不仅没有考上秀才 , 还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气氛 。
曾国藩都忍不住说他:“若夫一身之屈伸 , 一家之饥饱 , 世俗之荣辱得失 , 贵贱毁誉 , 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 六弟屈于小试 , 自称数奇 , 余窃笑其忧之所以不大也 。 ”
人生之路 , 荆棘密布 , 一味抱怨不顺 , 不仅无法改变现状 , 还会让心中充满负能量 , 每天都郁郁寡欢 。
相反 , 早年间 , 曾国藩郁郁不得志时 , 却有不同的心境 。
曾国藩虽为一代重臣 , 但他早期的科举之路十分艰难 。
他十三岁开始参加考试 , 考了六次 , 都没有上榜 。
但他没有自怨自艾 , 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 而是从自身出发 , 寻找失败的原因和破局的方法 。
他不断研读优秀文章 , 将自己的文章与范文进行比对 , 查看自己的不足 , 努力改进 , 不断进步 。
最终 , 在第七次考试时 , 他考上了秀才 。
人生之路 , 不可能一帆风顺 , 每个人都会面对生活困苦 , 如果只知抱怨 , 而不思索改变 , 终将会被苦难的洪流淹没 。
很喜欢刘同说过的一句话:“抱怨深处黑暗 , 不如提灯前行 。 ”
当处于人生的低谷时 , 与其埋怨外在因素 , 不如反省自己 , 思考如何从挫折中走出来 。
很多时候 , 迈出第一步 , 就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
文章图片
02
智者搭桥 , 愚者筑墙
纪伯伦曾说:“生命的意义 , 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 。 ”
真正睿智的人 , 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 , 照耀自己的人生 。
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 , 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
因为儿子生病 , 她不得不暂别娱乐圈 , 回归家庭 。
二十年后 , 当她以全新的面貌 , 亮相综艺节目《声临其境》时 , 董卿倾情助力 , 与其强强联手 , 最终倪萍获得冠军 。
有人问 , 为什么倪萍能请动董卿为自己助阵?
原来 , 在董卿刚进央视时 , 经验不足 , 能力有限 , 遇到了很多困难 。 当董卿怀疑自己时 , 同行的倪萍经常鼓励她 , 说她很有潜力 , 这给董卿吃了一颗很大的定心丸 。
在董卿为工作和生活无法保持平衡 , 搞得身心俱疲时 , 倪萍对她耐心开导 , 给了她很大帮助 。
董卿出国深造后 , 外界对她质疑声一片 , 也是倪萍发文力挺 , 给了她莫大的支持 。
倪萍给予董卿很多工作和精神上的帮助 , 所以 , 当进入《声临其境》半决赛的倪萍 , 询问董卿能否来当助演嘉宾时 , 董卿毫不犹豫地来了 。
当董卿遭遇困苦时 , 倪萍毫无保留地给予关怀;当倪萍需要帮忙时 , 董卿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 力挺昔日的好友 。
强者互帮 , 互相搭桥 , 彼此成就;弱者互撕 , 互相拆桥 , 彼此伤害 。
真正厉害的人 , 都不会将自己的对手视作敌人 , 而是懂得化敌为友 。
《菜根谭》里说:“不责人小过 , 不发人阴私 , 不念人旧恶 , 三者可以养德 , 亦可以远害” 。
聪明的人 , 从不会筑起高墙 , 阻挡未来互相成就的可能 。
文章图片
03
智者示弱 , 愚者逞强
【何为智者,何为愚者?(太在理了)】《道德经》里讲:“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 ”
稿源:(京博国学)
【】网址:/a/2021/0625/062511452S2021.html
标题:何为智者,何为愚者?(太在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