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上帝死了”,德里达和尼采批判西方哲学,有什么不一样?

大家好 , 这里是小播读书 ,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解构主义哲学大师 , 德里达的哲学思想 , 前面一期内容 , 我们分享了德里达以“符号”为切入点 , 批判了胡塞尔现象中 , 作为意识的呈现的符号 , 胡塞尔把符号分为:表达和指号 。 而且赋予了表达以中心和核心的地位 , 表达是包含意义的符号 , 而指号是没有意义 , 只有作用的符号 。

尼采说“上帝死了”,德里达和尼采批判西方哲学,有什么不一样?
文章图片
在追求绝对本质和真理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里面 , 显然表达才是主要的 , 才是中心 , 而指号是次要的 , 是边缘的 。 但德里达认为 , 胡塞尔作出这样的区分 , 完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教条 , 指号和表达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 而只是功能上的区别 。 对胡塞尔符号的批判 , 并不是德里达真正的目的 , 德里达并没有回避胡塞尔意识现象学中的基本问题 。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符号层面上 , 而是从符号的感知和想象的关系出发 , 松动了胡塞尔现象学中“感知”的奠基性地位 。
胡塞尔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里面 , 借助声音现象来揭示内在时间的 , 胡塞尔认为 , 因为声音现象有着天然的延展或延续性结构 , 通过它我们可以明见地“看到”时间的延展性 , 从而有可能明见地“看到”时间的内在结构 。 但德里达明确地批评了胡塞尔的时间观 , 认为他的时间观依然保留着“现在”或者“在场”的特权 。
不管这是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预设 , 以即刻和现在为烙印的时间观念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依然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 胡塞尔的这种思想并没有脱离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的传统 。 德里达借用了胡塞尔“内时间意识思想”进一步动摇了感知特权的最终来源 , 也动摇了感知的“在场”特权 , 并以此动摇了胡塞尔的思想基础 , 其中的论证其实非常错综复杂 ,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啃啃原著 。

尼采说“上帝死了”,德里达和尼采批判西方哲学,有什么不一样?
文章图片
今天我们回到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的根本 , 为什么德里达要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提出批判 , 为什么要解构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二元对立”呢?二元对立是西方哲学的传统 , 二元对立的本质是一元论 , 在对立的二元中 , 其实一个是主要的 , 核心的 , 具有中心位置的 , 而另外一个是次要和辅助的 。
就像亚里士多德、卢梭、索绪尔等人认为的那样 , 在文字和语音的二元对立中 , 语音才是本质和核心的 , 而文字只是语音的再现和附属 。 那德里达要借此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的 , 当然德里达并不是为了纯粹否定逻各斯中心主义 , 纯粹批判二元对立 , 就像德里达说的:我强调解构不是“否定”这样一个事实 , 而是一种肯定的“是” , 一种投入 , 也是一种承诺 , 解构哲学是对教条、权威和霸权的对抗 。

尼采说“上帝死了”,德里达和尼采批判西方哲学,有什么不一样?
文章图片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精神 , 其实也体现了尼采的反传统的哲学精神 , 德里达10几岁就开始阅读尼采 , 可以看出其实德里达的这种对西方2000多年哲学传统的批判 , 也是尼采哲学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 尼采说“上帝死了” , 西方精神世界的寄托不在了 , 那个道德权威不在了 , 那个唯一的真理给予者不在了 , 尼采的哲学是反传统、反权威的 。 尼采的哲学充满了反叛精神 , 而德里达也继承了这样的精神 。 所以 , 我更多的觉得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一种哲学精神 , 是一种对西方传统哲学范式的一种彻底的批判 。
但德里达的批判和尼采的批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 尼采是从意识形态上对西方理性和道德权威进行批判 , 但是德里达是从理论本身进行批判 , 德里达对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批判 , 就深刻地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 他花了很长时间对深入细致地研究了胡塞尔的现象学 , 并从现象学的根基 , 意识、感知、时间、符号这些观念入手 , 对胡塞尔现象学进行了批判 , 掷地有声 , 有理有据 , 他的《声音与现象》非常难读 , 原因就在于他用解构的方法对现象学的底层逻辑进行了拆解和批判 , 非常的不容易 , 没有深厚的哲学功底是很难做到的 , 这和尼采的批判哲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 。

尼采说“上帝死了”,德里达和尼采批判西方哲学,有什么不一样?
文章图片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不仅仅是对权威、传统、逻各斯中心、秩序的一种否定 , 更重要的是对边缘、替补和个体的一种肯定 。 所以 , 德里达自己都说 , 解构主义不是一种理论 , 更多的是一种哲学立场 , 但为了正面的、建设性的目标 , 他为批判和否定的解构策略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 这种理论基础他称之为:延异和撒播 。 延异也有地方翻译为“分延” , 延异是时间化的 , 差异是空间性的 。 所以 , 延异是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推延”的结合 。 延异是发生的 , 是流动的 , 而不是静止的 , 也不是历史的 , 更不是结构的 。 而撒播表示一种意义的分散性和多元性 , 或者说对唯一、确定、固化的意义的否定 。 德里达说 , 撒播没有主体 , 也不受人的控制 , 它是充满能量和创造力的语言文字的自我运动 , 撒播解释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