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为钱发愁,50岁当上七品县令...郑板桥的一生值得学习


一辈子为钱发愁,50岁当上七品县令...郑板桥的一生值得学习
文章图片
聪明难 , 糊涂难 , 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 放一着 , 退一步 , 当下心安 , 非图后来福报也 。
郑板桥 , 原名郑燮 , 字克柔 , 号理庵 , 又号板桥 , 人称板桥先生 。 取名板桥 , 原是因为在他家房后有一座木板架在护城河上的桥 , 他经常从这座桥上通过 , 也经常站在桥头看风景 , 于是他便以“板桥”“板桥道人”自称 。 纵观郑板桥的一生 , 可用一个“苦”来形容 。 他的一辈子 , 都在和离别贫穷打交道 , 年幼丧母 , 成年后丧妻丧子...本想考取功名 , 但却因贫穷不得不放下心中的志向 , 先去养家糊口 , 却因此成为了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等到他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之时 , 却已是50岁的知命之年 。 在郑板桥的身上 , 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顽强的生命力 , 一个一直在向上生长的普通人 。 尤其当看过《郑板桥画传》这本书后 , 你就会发现 , 原来天才不是天生的 , 而是后天造就的 。 人这一辈子 , 不如意十之八九 , 可过成什么样 , 终究是一个心态和一个韧性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郑板桥画传》的作者是出身湖湘书香世家的陈书良教授 。 陈教授系著名国学大师吴林伯弟子 , 一生承继朴学传统 , 曾任湖南省社科院学术委员、文学所所长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这本书是他耗费三十年时间对郑板桥进行研究的成果 。 书中将郑板桥一生的轨迹与他的诗、书、画结合起来 , 最终形成了一部更为立体的人物传 。

一辈子为钱发愁,50岁当上七品县令...郑板桥的一生值得学习
文章图片
郑板桥的平生经历也告诉我们:一辈子很长 , 在没有光明的时候你只需努力 , 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

一辈子为钱发愁,50岁当上七品县令...郑板桥的一生值得学习
文章图片
大器晚成
一辈子为钱发愁,50岁当上七品县令...郑板桥的一生值得学习】郑板桥的童年是不快乐的 。 他出生于康熙32年 , 出生时家境就已衰落 , 生活比较困难 。 更难的是 , 在他3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 , 好在父亲娶的继室对他很好 , 弥补了他缺失的母爱 。 14岁的时候 , 继母也病逝了 , 随后照顾他的便是他的乳母 。 在《郑板桥画传》中说:生离、死别 , 饥饿交织成一场网 , 笼罩着他整个的童年 , 给他留下了惨痛的回忆;但也有积极有益的影响 , 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 , 顽强不屈的性格和关心民生的思想 。

一辈子为钱发愁,50岁当上七品县令...郑板桥的一生值得学习
文章图片
从成年后的做事态度上 , 总能看到这些影响在他身上起到的作用 。 读书的时候 , 他很刻苦 , 20岁时就考取了秀才 。 只是造化弄人 , 在他23岁时 , 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 郑板桥不得不选择辍学谋生 。 好在那时候他的兰、竹、石画得十分出色 , 卖画成了养家糊口之道 。 只是碍于他没有名气 , 所以经常卖不出去 , 收入也不稳定 。

一辈子为钱发愁,50岁当上七品县令...郑板桥的一生值得学习
文章图片
困难并没有将他打倒 , 他决定开私塾谋生 。 那时的他还怀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愿 , 一心认为读书-科举-做官是一条光明大道 , 而私塾先生得要仰人鼻息 , 还要权衡各方关系 , 这让他很痛苦 。 只是碍于生计不得不继续坚持下去 , 生活很难 , 全靠硬抗 。 私塾的痛苦并没有缓解生活上的经济压力 , 在他家最窘迫的时候 , 他心爱的儿子去世了 , 祭儿也只能用稀饭 。 在他父亲去世后 , 家中的生活更加困苦 , 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 讨债的人不断敲门索还 。 本本分分读书的郑板桥无力养活一家人 , 倔强的他便决心决定外出谋生 , 靠自己的智慧改变穷寒的局面 。 于是他开始了十年扬州卖画生涯 。 后来他在山东任上写的《署中示舍弟墨》中说:“学诗不成 , 去而学写 。 学写不成去而学画 。 日卖百钱 , 以代耕稼;实救困贫 , 托名风雅”来追忆这段生活 。 为了谋生 , 他不断学习 , 可见那时生活压力有多大 。 可是从他的50岁再回来看30岁 , 这段艰苦的研习岁月也为日后打下了基础 。 任何事情都没有白白的付出,所有的事情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回报 。 36岁时 , 他去兴化天宁寺读书 。 那时候的社会风气是以考举人、进士为荣 , 而且郑板桥本人也热衷于科考 , 要以天下为己任 。 纵然随波逐流 , 但也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 这就是郑板桥的性格 。 在这段时间 , 他不断默写经文 , 也正是如此 , 郑板桥创造了“六分半书” 。 《郑板桥画传》中说 , 郑板桥创造“六分半书”是要保持自己的风格 , 亦是怒不同人之意 。 这在那个思想控制较为严厉的时代是很难的 , 但他依然选择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