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当整形、近视手术等越来越常见,乃至出现低龄化趋势时,有必要提醒家长和年轻人保持理性。
文|重舟
日前,因白内障手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抗疫医生艾芬在其微博发文,称遇到一名和自己相似遭遇的患者。一位妈妈向她电话求助,其12岁女儿在某眼科医院佩戴角膜塑形镜11个月后,被发现视网膜脱落。
艾芬与涉事眼科医院的医疗纠纷尚无定论,此次她反映的这起“相似”案例真相到底如何,也有待更多事实披露。不过,在类似纠纷多发的另一方面,近期近视手术热现象再度引发关注。
有媒体就报道,高考结束后,各大医院迎来“摘镜热”,眼科门诊量比平时增长近六成。其中,咨询近视手术治疗的患者大都为高考生。医生为此提醒,近视手术的禁忌需提前了解。
事实上,高考结束后的整形热、近视手术热,这些年已成常态,相关报道不少。这一社会风潮的形成,与当前社会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有关,也建立在医美、眼科医疗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之上。
但是,当整形、近视手术等现象变得越来越常见,乃至出现低龄化趋势时,还是有必要提醒家长和年轻人保持理性,既要克制盲目跟风,也要对手术的安全风险有足够认知。
以近视手术为例,它能够帮助一些人“摘眼镜”,在生活上更方便,但却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做。如专家提醒,近视手术需完成二十多项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且不同手术方式恢复时间也不同。甚至一些高考毕业生为了报考对视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和学校来做视力矫正,但由于未能充分考虑术后恢复时间,反而可能与理想院校擦肩而过。
也就是说,到底能不能做、何时做近视手术,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其次,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如果盲目行动,很可能不仅无法“如愿”,还带来一些新问题。
此外,近视手术的风险评估,除了要考察身体状况、医疗机构资质等,还要考虑医疗权益的保障现状。当前,由于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够完善,行业也处于快速膨胀阶段,医美、眼科手术等领域的医疗纠纷呈多发趋势,且在处置上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
有数据就显示,我国目前有1.8万余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视力矫正、眼科”的相关企业。其中,超六成眼科相关企业注册于5年内,超1900家眼科相关企业曾受到过行政处罚,超过2200家曾产生法律诉讼。且在超3200条行政处罚中,有超120条涉及“发布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相关内容。
这样一种行业现状,也提醒年轻人和家长在选择医疗机构时,要多留个心眼。有鉴于这种行业现状,加之有专家提醒眼睛方面的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在“可做可不做”的情况下,“不做”或许是更为稳妥、理性的选择。
作为一种显性的社会现象,整形热、近视手术热兴起,背后是社会审美观念变化、医疗技术进步以及商业力量等多方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但落到具体个人的身上,到底要不要做、做到什么程度,理应量力而行、理性而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当然,这也要求相关部门要加速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对相关行业的规范,使其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重舟(媒体人)
【 新京报快评|高考后做近视手术,多些理性、少些盲目 | 白内障手术】编辑:马小龙 校对:吴兴发
- 立方制药|立方制药拟转让迈诺威部分股权
- 40年前的高考试卷曝光,看到试卷内容后,初中生忍不住笑弯腰
- 平安年|新民快评|幸福村8组1例确诊后,如何过个平安年
- 新京报|北京:即日起,基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就诊者需进行核酸检测
- 本土|北京新增本土病例9例
- 北京|北京新增12例本土感染者
- 直播妇科手术?如此缺德岂配为医|快评| 妇科手术
- 新京报快评|谨防评价类 医院
- 新京报|北京本土奥密克戎病例溯源公布:不排除经境外物品感染可能
- 医院“年报”以真实的力量拉近医患距离|北青快评 | 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