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显圣,菩提树下见南山,陶渊明为何放弃当官而隐居
西晋之后是东晋 , 二者并无不同 , 都是内忧外患不断 , 陶渊明生于东晋之末 , 由于他过着隐世的生活 , 具体生卒不详 , 但可以确定他是活着见证了东晋了灭亡 , 跨越了历史上一个相当混乱的时代 , 当然 , 东晋结束之后的南北朝也好不到哪去 。
陶渊明是江西人 , 也是历史上第1位记载在史书当中的江西诗人 , 他比较特殊的地方在 , 生活在一个政治时代极度动荡 , 甚至称得上是2000年来头一遭的时代 , 彼时 , 王谢家族开始崛起 , 政治权力正从皇室转移至王谢 , 然而王谢毕竟非皇族 , 所以又出现了名不正言不顺 , 局势一度很焦灼 。
求仕
文章图片
跟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 , 学成文武艺 , 卖身帝王家 , 陶渊明也有着这样的一种想法 , 但这个时代有个尴尬的问题 , 王谢凌驾皇权 , 去朝廷当官 , 我到底是在帮谁打工呢?王家、谢家还是皇帝家?说来滑稽 , 这可能是那个时代读书人都想不明白的事情 。
尽管如此 , 年轻的陶渊明始终都希望能求仕 , 在杂诗集中他说 , 猛志逸四海 , 骞翮思远翥 , 诗词的意思是要有像飞鸟一样的勇气与理想 , 男儿有气魄 , 志在神州四海 。 从此可看出 , 当时他不仅想当官 , 而且想当大官 , 想当济世救民能改变天下的官 , 然而当大官哪又有这么容易呢?
古时候人们很少能够接受到完整的教育 , 读书人确实是稀有分子 , 会写诗的读书人更是少有的有格局的胚子 , 朝廷会无差别吸纳 , 但问题是 , 陶渊明并不是想当一个小官来混日子赚钱 , 从小的志向让他注定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 陶渊明二十岁上任了自己的第1个官职 , 说起来这个官并不是他想要的 。
【儒道显圣,菩提树下见南山,陶渊明为何放弃当官而隐居】原来在陶渊明饮酒漂泊旅游的过程当中 , 遇到了一些麻烦 , 小官陶虽看不上眼 , 但当时人在外地 , 无依无靠 , 饥寒交迫的他终于还是屈服于生存压力 , 最后当上了一个不入流的小吏 , 每天的工作也是繁杂且无趣 , 跟陶渊明的济世救民胸怀差之万里 。
再后来 , 陶渊明终于离开了这片苦海 , 开始去追逐自己想要的未来 , 在这几十年里 , 陶渊明担任过江州祭酒 , 以及一些不大不小的官 , 但比较有说法的是 , 他曾经先后担任恒楚开国皇帝恒玄的幕僚 , 以及另一个篡位晋朝的皇帝刘裕手下 。
在如此狼子野心的人手下任职 , 说明陶渊明确实想要做开国立国之能臣 , 侧面反映了他自己本人的野心也不小 , 这样的一个人 , 在留下的大量诗作当中 , 却反映了他是一个喜爱自然平静的隐士 , 确实存在着巨大反差 。
隐居生活是怎么开始的?
文章图片
几十年的官宦生涯当中 , 陶渊明终于厌倦了这个官场 , 他内心深处的欲望依然没有平息 , 但是很多东西都看得更淡了 , 他依旧想要在官场大展拳脚 , 但是他担任过的各个不同的官场都不是他想要的模样 , 公元405年 , 陶渊明走马上任了自己人生当中最后一任官职彭泽令 , 同年 , 妹妹卒于武昌 , 陶渊明辞官回乡悼念 , 至此终生再无任职 。
为何隐居 , 求仕与隐居的反差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早年接受过儒家思想的陶渊明 , 同样也有着开阔的胸怀 , 想要为万世开太平 , 诗词中也洋溢着朝气 , 然而他其实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儒生 , 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的时间 , 胡人南下 , 皇权式微 , 大家族横行霸道 , 普通人无法可依 , 听起来这个时代很是凄惨 , 但恰恰出于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 , 当时人们的思想自由程度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 开放的人性与思想在那时荡漾 。
正因如此 , 陶渊明从小接触到的不仅仅是儒家的思想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这句诗词代表了佛教当时在华夏大地的传承程度极其广泛 , 而道教中 , 黄老思想在陶渊明的时代非常盛行 , 于是 ,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陶渊明不仅是儒生 , 佛家与道家思想同样是他的组成部分 。
正因为思想合流 , 太多不同的观点融合在了一起 , 反而会出现自我矛盾的情况 , 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 也解释了为什么陶渊明在求仕的同时想隐居 , 在隐居的同时想当官 。
亲近自然轮回 , 讨厌凡尘俗事 , 同时他又胸怀大志 , 忧天下人之忧 , 想替百姓分忧自然就得入世 , 入世与超脱 , 红尘与清修 , 这个矛盾几乎贯穿了陶渊明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