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还是拔刀?他因好朋友的一封信遇见贵人,25岁彻底改变人生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 , 几名河工修筑河堤的时候 , 在河道下面发现了一个独眼石人 , 背部刻着12个大字“石人一只眼 , 挑动黄河天下反” 。 这些河工本就是朝廷强征来的普通百姓 , 看到这一幕 , 大家伙的反抗情绪彻底被点燃 , 有一个人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这一点 , 从此改变了历史走向 。
这个人叫韩山童 , 是白莲教的一名信徒 , 他和一名叫刘福通的同伴公然聚众造反 , 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 , 以“龙飞九五 , 重开大宋之天”为口号 , 吹响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号角 。 这支义军头戴红巾 , 因此被称为红巾军 , 后来韩山童兵败被杀 , 他的儿子韩林儿被奉为天下共主 , 称小明王 。

成佛还是拔刀?他因好朋友的一封信遇见贵人,25岁彻底改变人生
文章图片
当然 , 所谓的独眼石人、宋徽宗后人 , 可以肯定都是韩山童和刘福通编造的谎言 , 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让造反看起来“名正言顺” ,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太多次 。
就在全国各地接连不断爆发起义时 , 我们文章的主角朱元璋刚刚结束四处流浪的生活 , 原因是闹饥荒 , 当和尚就是为了吃饱饭的他不得不离开皇觉寺 , 成了一名游方僧人 。 在3年的流浪生涯中 , 朱元璋到了很多地方 , 也接触到了白莲教 , 但是当韩山童和刘福通领导起义后 , 他却没有选择参加义军 , 而是回到了皇觉寺 。

成佛还是拔刀?他因好朋友的一封信遇见贵人,25岁彻底改变人生
文章图片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直接参加起义军?有些学者认为他是在审时度势 , 为了等待一个最佳时机 。 因为历史上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 凡是率先起事的人多半没有好下场 , 像陈胜、吴广、黄巢、张角最后结局都很凄惨 。 但是在我看来 , 这纯属是站在上帝视角考虑问题 , 朱元璋祖上时代务农 , 自幼父母双亡 , 这样一个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 , 大字不识几个的人 , 会有那么高的见识?
当然 , 朱元璋在日后军事生涯和政治生涯中 , 经验变得越来越老道 , 战略眼光也变得越来越独到精准 , 这是长期学习的结果 , 我们不能因为朱元璋后来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 , 就认为他还是个青少年的时候 , 就拥有强大的政治洞察力 。 笔者个人认为 , 朱元璋起初没有选择造反 , 就是害怕失败后连命都保不住 , 这是人之常情 , 没必要因为朱元璋的伟大成就 , 刻意将他“神化” 。

成佛还是拔刀?他因好朋友的一封信遇见贵人,25岁彻底改变人生
文章图片
不过 , 在那段时间里 , 朱元璋一定进行了无数次心理斗争 , 如果留在皇觉寺 , 至少能不饿肚子、保住小命 , 将来说不定还能成为受人敬仰的高僧;如果参加起义军 , 虽然凶险万分 , 但若是将来取得成功 , 就能成为王侯将相 。 究竟是成佛还是拔刀 , 朱元璋陷入到严重的纠结中 。
正巧此时 , 定远县土豪郭子兴等人起兵反元 , 并在濠州城拥兵自重 , 他麾下有一名将官叫汤和 , 是朱元璋的儿时玩伴 。 汤和听说朱元璋在皇觉寺当和尚 , 就给他写了一封信 , 劝他加入郭子兴的义军 。

成佛还是拔刀?他因好朋友的一封信遇见贵人,25岁彻底改变人生
文章图片
直到这时 , 朱元璋的想法才逐渐确定下来 , 从小就是孩子王的他不甘于在寺庙中度过余生 , 在好朋友的呼唤中 , 他决定投身起义军 。 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 , 朱元璋带着几件破衣服 , 离开了入庙8年之久的皇觉寺 , 踏上了前往濠州的旅途 。
濠州城里只有数千兵马 , 却分为好几个派别 , 相互之间较着劲 , 元朝充分利用这一点 , 派大将彻里不花率军围城 , 红巾军数次突围不成 , 只好后退休整 。 就在郭子兴紧张地思索破敌之策时 , 突然有人报告说 , 城外有一个自称要来投军的年轻人 , 看起来像是元军派来的探子 。

成佛还是拔刀?他因好朋友的一封信遇见贵人,25岁彻底改变人生
文章图片
成佛还是拔刀?他因好朋友的一封信遇见贵人,25岁彻底改变人生】确实 , 濠州城处在元军的包围下 , 早就岌岌可危 , 怎么可能还有人前来投军?郭子兴很纳闷 , 就决定亲自去看看 , 朱元璋就这样见到了他人生中的大贵人 。
根据《明史太祖本纪》中 , 以郭子兴的角度对朱元璋的描述:
此人相貌甚是奇特 , 地包天 , 下巴突出 , 额头也向前凸出 , 头部呈上下凸出 , 中间凹陷形状 , 侧看如月牙 。 气质也不凡 , 正是“志意廓然 , 人莫能测” 。
当然 , 这段描述多少有些夸张 ,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相貌都比较独特 , 朱元璋也不例外 , 这显然是明朝史官们为了神化皇帝 , 故意采用的写法 , 清代名臣张廷玉等人编纂《明史》的时候 , 采用了这段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