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李立洁站在讲台上,她的右肩明显比左肩高,几乎和下巴平齐,后背高高地隆起一块。
“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来,其实我是一位脊柱侧弯的肢体障碍者。”5月底,李立洁正在为北京利智康复中心(下称“利智中心”)做宣讲,她曾学习过特殊教育,加入利智中心已有8年。
利智中心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主要为成年心智障碍者提供免费的生活服务。
心智障碍是指在发展期间(自受胎到满十八岁),智力功能显著低于常态,同时伴随有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缺陷。“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孤独症、脑瘫和唐氏综合征障碍者等。”李立洁说。
生活在这里的心智障碍者都有一个好听的昵称——“心青年”,意思是用心生活的青年。
李立洁和同伴们为心智障碍者提供生活服务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生活能力,还为他们提供支持性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利智中心已有97位心智障碍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的身影出现在面包店、餐馆和快递站等。
在李立洁看来,心智障碍者跟普通人一样,只是需要一些特别的支持而已,“我相信用理解、接纳和行动,会促进更多的可能性发生。”
文章插图
6月4日,李立洁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工作。新京报采访人员 吴采倩 摄
如何给心智障碍者带来更多幸福感?
北京西四环外,穿过一排老旧的居民楼,会看到巷子里藏着的一栋两层小楼。
推开大门,院子里种着各类花草,多肉被整齐地摆在架子上。看到有人来访,一楼的窗户上探出好几双好奇的眼睛,目光相汇时,活动室里的心智障碍者们会挥挥手笑着打招呼。
这里是北京利智康复中心,一家为成年心智障碍者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利智中心的一楼是活动室,心智障碍者们喜欢在这里做手工皂、穿珠子、画画等;二楼是员工办公室和宿舍,因为疫情,这里不再提供住宿,床架已经空了,客厅里摆着沙发和桌子,他们喜欢扎堆在这聊天。
楼道里,有位心智障碍者正在拖地。李立洁低声问:“帅哥,我们可以从这过去吗?”“可以呢,没问题,立洁。”对方停了下来,笑着答。
文章插图
6月4日,一位心智障碍者正在利智中心拖地。新京报采访人员 吴采倩 摄
李立洁来这里已有8年时间,她留着一头自然卷短发,总爱穿衬衫和牛仔裤,心智障碍者除了叫她“立洁”外,还会亲切地称呼她为“卷卷”或是“牛仔裤姐姐”。
“这些称呼我都喜欢。”李立洁说。对她来说,来到这里也是“一种缘分”。
李立洁是一位脊柱侧弯的肢体障碍者,大约在小学三四年级,她就发现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我后背的衣服总是翘起来,家里带着我去检查,最后确诊是脊柱侧弯。”
她也曾因此受过欺负,内蒙古地区有一种带刺的小野果,有些淘气的孩子会摘下来,扔到李立洁背上。
高二时,语文老师考虑到李立洁以后面临的就业难题,推荐她大学学习特殊教育,并劝她说,“这个专业挺好的,你又是一个障碍者,如果做这类工作,能更好地体谅这个群体的难处。”
高考结束后,李立洁如愿进入南京一所大学学习特殊教育专业。2013年夏天,大学毕业的她带着两套衣服,穿着一双拖鞋,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了北京西南角的利智中心。
当时的利智中心还是一家传统的托养型服务组织,心智障碍者包括儿童、成年人和老人等,最多的时候住了80多人,他们在这里得按照统一的标准起床、吃饭、做活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都说,这里像监狱一样。”
初来乍到,李立洁喜欢观察机构里的心智障碍者。她发现,他们的脾气捉摸不透,会在机构里打架、砸玻璃、摔东西;还有人会大半夜冲进别人的宿舍,把人家的衣服被子扔出窗外。
有位年轻的心智障碍者,每晚都会从机构的大门跳出去,冬天也不例外。李立洁就在门口一直等他,直到凌晨五六点,天微微亮时,那个熟悉的身影一跃入门,快速地跑回宿舍。他把门一关,用身体挡在门后,双手交叉在胸前,十分警觉地睡着了。
服务对象在用自己的行动反抗,他们觉得利智不自由不舒服,每天期待着家人来把自己接走。作为一个服务型的机构,李立洁与同伴们也在思考,如何给心智障碍者带来更多幸福感?
- 晚安短信问候语 朋友圈晚安问候语
- 行业|规范牙膏和口腔清洁护理市场 溶菌酶抗菌活性测定有了行业标准
- 病菌|【心理门诊】洁癖的成因与治疗
- 小苏打|洗洁精残留真可怕,吃了会致癌?怎么洗才干净?实验告诉你真相
- 新春走基层 水域保洁工作人员陈丽珍:为了环卫工作 十年没回老家过春节
- 领导让保洁员当众喝大便池水,保洁员照做,领导们拍手称赞
- 杨洁|大寒养生重在补气!两款靓汤补而不燥
- 深圳卫健委|广州报告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为国际航班清洁员
- 国际航班|广州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为航空公司国际航班清洁员
- 龙岗区|深圳新增1例确诊病例,系国际机组人员入驻酒店的保洁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