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国名如同儿戏,觉得大越国不好听,后又改名南汉国

一.刘?袭封为南海王时的天下大局势:
1.后梁的第二位皇帝朱友珪:
后梁乾化三年(即公元913年) , 刘?正式袭封为南海王 。 彼时的天下是什么样子的呢?公元913年 , 是后梁乾化三年 , 是梁郢王朱友珪(即后梁太祖朱温之第三子)率领所部发动政变、假传遗诏登基为帝的第二年 , 朱友珪是为后梁的第二位皇帝 。
朱友珪弑父(朱温)篡位 , 得位不正 , 为了收买人心 , 登基后进行了大肆分封 。 朱友珪升任韩勍为忠武军节度使 , 任命弟弟朱友贞为汴州留后 , 任命朱温的义子朱友谦为中书令 。
2.后梁的第二位皇帝朱友贞:
然而没能过多久朱友珪就被其弟朱友贞诛杀 , 朱友贞登基为后梁的第三位皇帝 。 朱友贞初登基为了稳定朝政 , 为了稳定人心 , 同样也进行了大肆分封 。 朱友贞封杨师厚为邺王 , 封弟弟朱友敬为康王 , 封荆南节度使高季昌为渤海王 。 岭南节度使节度使)(清海军、静海军节度使)刘? , 就是于这个时候被朱友贞袭封为南海王的 。

取国名如同儿戏,觉得大越国不好听,后又改名南汉国
文章图片
二.天下诸侯国林立 , 刘?也想建国自立:
在公元913年刘?袭封为南海王之时 , 中原地区归附后梁的半独立政权 , 且已经建国的有:岐国(岐王李茂贞)、晋国(晋王李克用)、前蜀(蜀王王建)、楚国(武安军马殷建)、吴国(淮南军杨行密)、吴越国(浙江钱镠)、闽国(福建王审知) 。
当时天下各地割据的藩镇势力 , 大多奉后梁为正统 , 然而正统之外却又诸侯国和藩镇林立 。 其余没建国的各藩镇 , 也都想效仿建国 , 以进行更进一步的自立 , 毕竟叫“国”更加的高大上和好听 。 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 在所难免 。 远在岭南地区的南海王刘? , 自然也是心动不已 , 也想建立一个国家玩玩 。
三.刘?称帝 , 建立大越国:
1.刘?袭封为南海王后 , 迅速积蓄了建立政权的条件和实力:
彼时朱友贞诛杀弟弟朱友珪 , 登基称帝 , 其实天下已经分崩离析 。 各路诸侯、藩镇或明面上尊后梁为正统 , 暗地里却干着扩展疆界的活 。 或者干脆就明着割据、对立 , 不但不尊后梁为正统 , 反而也想效仿后梁称帝建国 , 比如晋国、岐国、吴国 。
刘?在大哥刘隐没有病逝前 , 本就已经掌握了岭南军务 , 且基本上打败了岭南地区内的主要几路大军阀 。 在刘袭袭封为南海王后 , 刘?更是着力于逐步消灭岭南地区内的各个割据势力 。 因此在刘?袭封为南海王后的几年里 , 岭南地区迅速具备了建立政权的条件和实力 。
2.刘?称帝建国 , 因为百越之地而称“大越国”:
后梁贞明三年(即公元917年) , 刘?在广州正式称帝 , 立国号大越 , 改元乾亨 , 定都广州 , 改广州为兴王府 。 刘?之所以取国号为“大越” , 可能是因为岭南地区是历史著名的百越之地吧 。 无独有偶 , 西汉初期赵佗在广州建立的国家也有个越字 , 叫“南越国” 。 同一时期浙江钱镠建立的国家也有个越字 , 叫“吴越国” 。
刘?此时之所以敢于称帝 , 是因为此时的后梁皇室内部矛盾趋于激化 , 朱氏诸子互相猜忌 , 时刻想发动宫廷政变 , 以夺取皇位 。 后梁外部又与晋国对峙 , 被晋军打得大败 。 此时的后梁已然是自顾不暇、摇摇欲坠 , 后梁皇帝朱友贞内忧外患 , 更是已经到了自身难保的地步了 。 因而此时远在岭南地区的刘? , 自然也就有了胆子敢建国称帝了 。

取国名如同儿戏,觉得大越国不好听,后又改名南汉国
文章图片
四.刘?称帝后干的两件事情:
1.第一件事情追尊列祖列宗为皇帝:
刘?称帝后干的第一件事情 , 就是追封自己的列祖列宗也当皇帝 , 其实这也是古代帝王的通病 。 刘?追尊祖父刘安仁为文皇帝 , 追尊父亲刘谦为圣武皇帝 , 追尊大哥刘隐为襄皇帝 。 刘?并且还效仿古代皇帝建立三庙 , 进行皇家祭祀 。
2.第二件事情设置百官分封官员:
刘?称帝后干的第二件事情 , 就是大肆分封、收买人心 , 这和后梁皇帝朱友珪、朱友贞在称帝后干的事情也是一个样 。 刘?效仿了唐朝、后梁建立了正式的官僚政治体制 , 在朝中设置百官 。
原清海军建武节度使判官杨洞潜被封为兵部侍郎 , 原后梁膳部郎中赵光裔被封为兵部尚书 , 封李衡为礼部侍郎 , 封倪曙为工部侍郎 。 而且都委任他们兼任同平章事一职 , 权力重 , 地位高 。
刘?的大肆分封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这些名士都肯心甘情愿且尽心的为刘?效力 。 其中的后梁名士赵光裔 , 更是在后来对刘?帮助甚多 , 被称为“南汉贤相” 。 刘?更是效仿唐朝旧例 , 岁以为常 , 设置选部贡举 , 选拔进士、明经十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