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那两个“百人斩”下场如何?死亡面前,“武士道”也怕
1937年12月11日 , 南京保卫战的失败让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宣告沦陷 , 当时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 , 日本鬼子恼恨当时南京城内的殊死抵抗 , 而且南京还是当时中华民国的都城 , 日本当局为了尽快结束战事 , 决定对老蒋来一个“威慑” , 由此之后的6个星期南京沦为了“人间地狱” 。
文章图片
在这场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之中 , 有30万同胞遇难 , 也就是说相当于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 然而假设从淞沪战役开始算起的话 , 那么遇难的同胞远不止30万 , 在攻占上海之后 , 日军几乎是一路烧杀抢掠打到南京的 , 这一路上死难的同胞就不下20多万 。
在进攻南京之前 , 有两个日军竟还恬不知耻地举办起了“杀人竞赛” , 他们约定:以先杀满百人者为先 , 最终一个杀了105名 , 另外一个则杀了106名 , 而胜利的代价仅仅是一瓶洋酒 , 这两个魔鬼一个叫野田毅 , 一个叫向井敏明 。
在他们举办了这场“比赛”之后 ,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更是对其大肆宣扬 , 然而这两个恶魔自己也不会想到 , 这份《朝日新闻》的报纸居然日后成为了这两个魔鬼的催命符 , 而南京的幸存者也见到了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在死亡面前是有多么一文不值 。
文章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 , 《东京日日新闻》成为了这两个魔鬼的催命符
1945年8月15日 , 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全面告终 , 而当年那些作恶多端的日军战犯们也交由世界人民审判 。
其中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松井石根等甲级战犯由国际法庭负责审理 , 他们是这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 , 同时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而谷寿夫、川岛芳子等战犯则由中国人民负责审理他们的罪责 , 这些人是侵华战争的“急先锋” , 愿意给日本军阀当“刽子手” , 同样是罪责难逃 。
可是当年侵华日军又有哪一个是无辜的?也正是因为战犯数量太过庞大 , 因此当年的国民政府和世界法庭也只是挑选了几个个例 , 很多罪大恶极的战犯没有受审 , 比如“731部队”的石井四郎、“中国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 , 而同样的很多双手沾满鲜血的中下级军官在当时也没有在被审判之列 , 那两个“百人斩”一开始由于军衔过低而没有受到重视 , 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原来的审判计划:
文章图片
1946年1月19日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 , 万众瞩目的东京审判开始了 , 代表中国法官出席的是当时年仅有42岁的梅汝璈、同时还有倪征燠、杨寿林、方福枢等法学专家出席 。
在远东国际法庭成立之前的几个月 , 时年24岁的高文彬开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筹备工作 。
当时远东国际法庭需要和国外频繁接触 , 因此就需要一个翻译和英美等国交流;而且事涉战犯审理 , 这名翻译除了要熟悉大陆方面的法律也需要熟悉英美等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法律 。 而当时高文彬所就读的东吴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除了大陆法以外还教授英美等国法律的学校 , 因此当时远东国际法庭的中国代表团之一 , 上海司法局的首席检察官向哲浚开门见山的向高文彬说道:
“我已远东国际法庭中国大法官梅汝璈的名义 , 正式邀请你去东京工作 。 ”
当得知自己的任务除了给英美等国的代表翻译之外 , 同时还承担着搜集侵华日军的证据 , 为千千万万死于日军屠刀之下的人雪恨 , 这位刚刚毕业的法学研究生立即站起来表示:
“我接受这个任务 , 到了东京 , 我一定会加倍努力 。 ”
1946年5月15日 , 高文彬等人坐飞机抵达了东京 , 高文彬先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担任翻译官 , 因为工作出色 , 之后又被任命为中国检察官办事处的秘书 , 高文彬为了能够尽量多收集到当年日军侵华的证据 , 一有空就到国际法庭的档案处查看资料 。
文章图片
在1947年的一天 , 他偶然翻到了一张报纸 , 刹那间他愤怒了 , 因为这张报纸上的标题非常的刺眼 , 标题的题目是《百人斩超级录》 , 署名“采访人员浅海、铃木发于紫金山” 。
这一刻 , 他只感觉他的肺都要炸了 , 想到自己的同胞被日军如此屠戮 , 而日军对这种罪恶不感到羞耻反而引以为荣 , 作为一个中国人 , 同时又身为法学研究所的他自然无法坐视这两个罪大恶极的魔鬼逍遥法外 。
- 那英|大清灭亡后,格格都嫁给了谁?你熟知的大明星其实都是皇室子孙
- 刘备长坂坡抛弃的两个女儿,最终结局如何?
- 被宋仁宗放在心上的3个女人:一个死于宦官,两个爱上宦官?
- 皇帝最后吃剩的菜都到哪去了皇帝溥仪那样追忆
-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曾向洋人借款,他们为何专门借那种利息高的
- 如果你是这6个姓氏,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匈奴人的子孙
- 1768年的叫魂案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能引起那么大的反应
- 薛绍|《叛逆者》大结局:两个谜团未解,孟安南成最大败笔
- 古代盐很珍贵不得私自贩卖,那咸鱼又该如何处理?官府早有对策
- “郑人买履”背后的智慧: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那可笑的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