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这6个姓氏,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匈奴人的子孙

大家好 , 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给大家带来以下这篇文章 , 欢迎大家一起品鉴!
“壮志饥餐胡虏肉 , 笑谈渴饮匈奴血 。 ”——《满江红》
在封建历史的长河中 , 历代王朝和匈奴之间都有不少冲突 , 尤其在边境地区 , 哪怕是太平盛世 , 也难免不会有匈奴骚扰 。 匈奴 , 作为一个公元前三世纪兴起的游牧民族 , 它的兴衰荣辱同样也牵连到了中原的安危 。

如果你是这6个姓氏,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匈奴人的子孙
文章图片
随着时间的沉淀 , 人们迈入了新的时代 , 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人 , 再也没有什么匈奴之分 , 但是翻看史料 , 《史记》、《资治通鉴》、《汉书》……等多处都记载了中原和匈奴的关系 , 在中国北方地区 , 又发现了大量的匈奴墓葬 , 这样证明 , 中华文明和匈奴是分不开的 。 其实早在上千年前 , 匈奴就已经渗透到了中原 , 有些看似“炎黄子孙”的姓氏其实也属于曾经的匈奴 。
匈奴在建国以前 , 还是东北亚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 , 他们各自拥有一定的势力 , 却不愿统一 , 后来匈奴国以部落联盟为基础 , 建立了匈奴国 。 从西周起开始威胁中原王朝 , 当年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东迁都和匈奴有关 。

如果你是这6个姓氏,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匈奴人的子孙
文章图片
到了战国时期 , 匈奴的势力一步步壮大 , 赵武灵王为了驱逐匈奴也耗费了大量的军力 , 并且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云中等县 , 他所驱逐的林胡、楼烦最后也加入刚刚崛起的匈奴 。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 , 匈奴真正兴起 , 王权统治也系统化 , 并且控制了里海到长城的大范围地区 。
兴起的匈奴蠢蠢欲动 , 总是觊觎中原的国土面积 , 但是 , 战国时期的王朝虽然七国雄争霸 , 内乱不断 , 但这些王朝的军事实力也不弱 , 他们以战养战 , 将士们身经百战 , 战国末年 , 赵国名将李牧率领弓箭手10万、步兵5万、骑兵13000、战车1300乘 , 和匈奴大战 , 这一战打出了气势 , 匈奴10余万骑大败 , 此后十余年不敢再犯 。

如果你是这6个姓氏,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匈奴人的子孙
文章图片
前215年 , 始皇时期 , 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 , 大获全胜 , 《过秦论》曾言:“却匈奴七百余里 ,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击退匈奴之后 , 又开始修筑长城 , 守护了一方安宁 。 到了汉朝时期 , 匈奴曾多次来犯 , 直到汉武帝出现 , 此人有开疆辟土之志 , 又恰逢卫青、霍去病等良将诞生 , 打的匈奴一时无力渡漠南下 。
从此以后 , 匈奴开始衰落 , 实力大不如前 , 加上匈奴王朝内部斗争不止 , 匈奴和中原的战争暂时平息 , 后王莽篡位 , 企图用武力削弱匈奴的势力 , 甚至将“匈奴单于”改成了“降奴服于” , 激起了匈奴的不满 , 匈奴于中原的战火再起 。

如果你是这6个姓氏,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匈奴人的子孙
文章图片
大约在46年的时候 , 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 百姓逃荒 , 加上因为政权争夺 , 发生了分裂 , 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 , 匈奴分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 。 到了三国时期 , 南匈奴又依附曹操 , 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 , 南匈奴“汉化” , 而且据史料记载 , 在东汉末年 , 出现了“汉匈杂居”的现象;再后来 , 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 , 匈奴渗透到了中原各个民族中间 。
如今匈奴还是中原早已经不分家 , 但是如果你属于这6个姓氏的话 , 很有可能不是“炎黄子孙” , 而是匈奴的后代 。 这6个姓分别是:呼、金、刘、李、王、韩 。

如果你是这6个姓氏,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匈奴人的子孙
文章图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呼” , 《史记》中记载 , “呼衍”原本是匈奴的名字 , 到了魏晋时期 , 匈奴贵族就把“呼衍”改成了“呼延氏” , 到了公元5世纪 , 就完全改成了“呼”姓 , 这支血脉也完全融入了中原 。
“金” , 汉朝时期 , 匈奴休屠部太子叫做“金日磾” , 因为霍去病大败匈奴 , 金日磾不得不来到中原生活 , 不过此人受汉武帝重用 , 家族壮大 , 他的姓金的后人在安徽、甘肃、福建、江苏等地都有分布 。

如果你是这6个姓氏,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匈奴人的子孙
文章图片
如果你是这6个姓氏,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匈奴人的子孙】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刘”姓 , 匈奴铁弗部的刘渊曾建立政权“汉国” , 同时他也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 , 所以很多姓刘的可能属于刘源这一支 。 同时李、王、韩三个姓氏在某种程度上 , 也有一些是属于匈奴的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