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 , 在打仗的时候有一个可能会决定胜负的行为 , 那就是斗将 。 不过其实这行为不仅仅是出现在了小说情节中 , 而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 并且还是在许多的朝代都曾有过关于斗将记录 。
例如在楚汉之争的时候 , 项羽就曾在阵前想要与刘邦斗将 , 而他甚至还亲自带着小部队和汉将斗将 。 而时间再往后推 , 无论是在南北朝还是在隋唐等时期都曾多次有将领带着精锐小部队亲自与敌对将领斗将 。 这些大将都非常享受在一线冲锋的感觉 , 就连李世民都曾参与过斗将 , 斗将的风气也在军营中盛行 , 也越发普遍 , 大家也都逐渐接受斗将这一令人热血澎湃的行为了 。
而在明清小说情节中那些斗将行为 , 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事的 。 例如在五代时期就曾发生了一段记录在册的精彩斗将 , 是刘守光的手下与后唐名将元行钦之间的斗将行为 。 一直到宋朝 , 在史料中依然记载有许多的斗将事件 。 在《宋史》中曾记录了关于西夏与宋军的斗将行为 , 而在"灵壁之战"中 , 也曾记录了金军的斗战事件 。
文章图片
小说总是取材于生活的 , 就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种历史军事类的小说也不例外 。 这两部名著皆写于明初 , 所以文中所描写的战争场景的参考肯定也就来源于元末明初时代的真实情况了 。 那么小说中的斗将情节基本也就是来自于明初时期将领的斗将事件了 。
在元明易代时期 , 战争主要都是以大规模团战的方式进行的 。 但在两军交锋之时 , 双方派大将出面斗将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 其中在诸多战役中 , 斗将最为有名的就是常遇春 。
通过史料关于常遇春的记载 , 曾有这么一段描写"徐达率大军自虎牢关进至河南塔儿湾 , 元将脱目帖木儿以兵五万迎战 , 列阵于洛水之北 。 我军既成列 , 常遇春单骑执弓矢冲入其阵 , 敌发二十骑攒槊刺遇春 。 遇春发一矢 , 毙其前锋 , 大呼杀入 。 "
文章图片
如果该记录内容全部属实的话 , 那当时就有共二十多名元将联合起来将单枪匹马的常遇春给团团围住了 , 不过遇到这种紧张的状况他却并未慌张 , 而是冷静沉着 , 靠着自己高超的技艺突围了出来 , 甚至还将他们的前锋给杀了 , 借此大振士气 。
并且这种千钧一发的状况也并不是常遇春第一次经历了 。 在《明史》中也有记录关于潘阳湖之战的惊险情况 , 在那次常遇春差点就死了 , 但是最后还是凭一人之力力挽狂澜 , 将局面彻底逆转了过去 。 但是作为名声在外的大将 , 这样一次次参加斗将对于他本身也是非常危险的存在 , 元军上到将领下到士兵无比想取他首级 。 因此 , 连朱元璋都对此感到有些担忧了 , 他总是亲自劝常遇春在外遇事还是要小心谨慎为上 。
【行为|此将军酷爱单挑,朱元璋:也就你能一人敌百万之众,朕怕你被灭了】其中在《明实录》中则有关于朱元璋劝说常遇春的记录 , 大致意思如下:"大敌来临 , 即使面对百万敌众 , 还能够深入敌军 , 所向披靡的也只有常将军你了 。 而我对于你的战斗能力并没有任何的怀疑 , 只是我怕常将军会轻敌罢了 。
文章图片
曾经 , 我在武昌看见了常将军打仗 , 常将军面对好几个骑将的挑战都没有畏惧 , 但这也太危险了 。 "朱元璋对于常遇春的骁勇善战是非常肯定的也是非常赞赏的 , 不过却否定了他参加危险斗将的行为 。
而对斗将有着狂热爱好的明将当然不止常遇春这一个了 。 还有史料记载过有个叫做傅友德的大将也对斗将有着特别的喜爱 。 但至于元军关于斗将的记录却是很少 , 不过蒙古人对于斗将这一行为却很是喜爱 , 甚至其喜爱程度不亚于明将们 。
在《元史》以及《庭闻述略》中都曾有记录关于蒙古人对待斗将的喜爱 , 例如"也先入寇时 , 有一骑搴旗 , 一骑挟弓矢 , 将薄城中 。 石彪出城 , 一斧砍落其首 。 "为了斗将 , 他们甚至还去到了曾在他们控制之下的罗斯地区 。 曾在著名的库利科沃会战之中 , 莫斯科与鞑靼人就展开了一场热烈的斗将 , 双方派出了最勇猛的将领 , 进行了一场难忘而又精彩的斗将 。
文章图片
不过 , 尽管斗将的结果并不是像小说里面写的那样会彻底决定着本场战争的最终胜败结果 , 不过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一种行为 。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对斗将有着这么强烈的执着呢?
- 曾国藩|曾国藩告诫我们:饭桌上有这种行为的人,万不能深交,这是为何?
- 将军忘记给车夫分肉,车夫为报复,两军开战时直接把将军拉去敌营
-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懂《诗经》真的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 李世民发明了一种职业,古代女子对此十分痛恨,现如今却非常流行
- 宋时轮指挥三个纵队打阻击,气得蒋介石说:此乃军人之奇耻大辱!
- 水浒传中真正伪善的人是谁?并不是宋江,此人看似忠义实则真小人
- 睫毛刺眼球,这5种行为让后果更严重!
- 此人出身不凡,如今是亿万富豪,在2007年完成了父辈的愿望
- 蒋纬国看中1个美女,蒋介石为什么立马同意结婚?此女身份不简单!
- 如此英明的刘邦,为什么没有给戚夫人母子留好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