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发难的是周王 。 周王作为朱棣的胞弟 , 在弟弟登基后尤为重要 。 他想起了李景隆领人去抓他的场景 , 弹劾他收受贿赂 。 刑部尚书郑赐等随即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 , 蓄养亡命之徒 , 意图不轨 。 朱棣这时还在惺惺作态 , 彰显自己的大度 , 下诏说一切都过去了 , 往事就不要再纠缠了 。 潜台词就是 , 你们再继续加把劲 , 快到火候了 。 之后 , 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联合朝野上下的文武大臣共同发起弹劾 , 说李景隆与弟弟李增枝暗中组织谋逆 。 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 皇帝权力再大 , 也不可不考虑众人的意见 。
要说弹劾人 , 明朝还有一股主要势力 , 这就是言官 , 都察院跟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 俗称科道官 。 他们代表了明朝的舆论 。 言官的大规模行动才能真正成为皇帝抉择的主要舆论根据 。 这时 , 六科给事中张信带头 , 率领众多科道官发起致命弹劾 。 至此 , 李景隆的谋逆之名彻底算是认证成功了 。 朱棣也有了充分的依据来处置李景隆 。 这样他也不会受到后世忘恩负义、残害宗亲这样的骂名了 。 李景隆在举朝反对下终于倒下了 。
朱棣下令 , 削除李景隆的勋号 , 以曹国公回家供奉他的母亲长公主的祭祀 , 不允许再上朝参政 。 等于是圈禁在了家中 。 不久礼部尚书 , 李志刚等再次上疏弹劾 , 说他在家中扮演皇帝 , 让太监执君臣礼 , 他弟弟广占庄田 , 蓄养仆从 , 意图不轨 。 朱棣再次下诏 , 彻底剥夺李景隆的爵位 , 没收其财产 。
文章图片
南京岐阳王李文忠墓
李景隆虽然纨绔 , 也很聪明 , 知道自己彻底翻身无望了 。 他绝望之下 , 想起了家族荣耀 , 心中顿时有了骨气 。 士可杀 , 不可辱 , 于是他曾尝试过绝食自尽 。 不过最后没有成功 。 估计还是坚持不下去 。 偌大的府邸之中 , 又无人阻止 。 想要自缢还是有的是机会的 。 后来终究还是忍辱偷生了 。 直到永乐末年才去世 。
文章图片
朱棣
李景隆这一生其实有些浑浑噩噩 , 始终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边 , 该怎么做合适 。 他心中没有忠、义的概念 , 没有抉择的标准 。 所以他受朱允炆信任 , 不知道感恩;败军之后 , 没有羞愧之心;投降朱棣 , 更是恬不知耻地认为自己居功至伟;不知朱棣君臣心思 , 功成身退 , 反而仍以朝臣之首自居 。 这样的人不受到惩罚 , 估计老天都看不下去 。
要说他没有标准吧 , 他实际上还真有 。 他的标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 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 做人要多考虑别人 , 考虑自己所处环境 , 以自我为中心结局只会是毁灭自己 。
【朱元璋|李景隆:辜负朱允炆信任,遭朱棣君臣抵制,后来落得削爵囚禁下场】参考文献:《明史》 。
- 同为史上最勤政皇帝,朱元璋应付自如,为何雍正却被活活累死?
- 76岁的李善长在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为何还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 一小官遇到微服私访的朱元璋,不认识他还拉着喝酒,后来官升十级
- 朱元璋怒斥“后宫不得干政”,为何马皇后一句话噎得他哑口无言?
- 第一个血祭朱元璋屠刀的为什么是廖永忠?只因他做了:瓜步沉舟!
- 为什么明宪宗子嗣数量仅次于朱元璋,还有人抓着万贵妃不放?
- 朱元璋|朱元璋问道士自己寿命多长?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
- 鞭死朱亮祖:勋臣横行不法,朱元璋压抑的怒火通过一个县令而爆发
- 朱元璋|朱元璋将爱子朱檀处以“髡刑”,儿媳处以凌迟,他俩犯了什么错?
- 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国家体制和朝廷群臣利益关系,已经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