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地区郭里集王氏家族溯源

枣庄郭里集王氏历史悠久 , 渊源流长 , 虽然比不上峄县“崔宋黄梁”四大家族的财势 , 但其家族中世传书香 , 代出贤才 , 载于志传者不乏其人 , 在当地也称得上是望族 。
据《枣庄郭里集王氏族谱》记载 , 郭里集王氏先祖祖籍山西琅琊郡 , 元末明初迁到山东费县 。 明万历年间即1587年 , 王舜教(1576--1642)任职于峄县教谕(元、明、清时期 , 县学掌文庙祭祀 , 教育所属生员的文教行政长官) , 定居郭里集 。 他见城北凤凰山(坛山)松柏交掩 , 流水环绕 , 环境幽雅 , 遂返费抚其父王守荣灵柩来峄 , 安葬于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西大楼村前 。
王舜教的父亲王守荣 , 字君宠 , 号石川 。 虽是迁坟于此 , 但郭里集王氏后人仍将其尊为始迁祖 。 王守荣有四子:长子舜教、次子舜治、三子舜化、四子舜恭 。
王舜教 , 号念川(怀念其父石川公之意)生于万历四年(1576年)九月 , 卒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 。 后以教谕转任直隶真定府定州卫经历司 。 有二子:王琏、王瓒 。 长子王琏为峄县秀才 , 号瑞明 , 有八子 。 其中 , 次子名钟 , 六子名钦 , 七子名锡 , 八子名钊 。

山东枣庄地区郭里集王氏家族溯源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琏之次子名钟 , 字岳胤 , 县庠生 , 有一子名淳 。 自幼好学 , 由庠生出仕敕授修职佐郎 , 曾任济南府齐河县训导儒学 。 生三子:士杰、士楷、士桓 。 长子士杰 , 清监生 , 有六子 , 王煦、王熙、王蒸、王烈、王煜 。
士杰长子王煦 , 清贡生 , 有一子 , 名升堂 , 字惟商 , 生员 。 此时 , 郭里集王氏人丁繁衍 , 族众渐多 , 族人逐渐外迁 。 升堂之孙由郭里集迁居峄县城南阴平镇黄山湖落籍 , 有五子 , 丁口繁盛 。
王淳次子士楷 , 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正月 , 字子式 , 县庠生 , 生六子 , 王灿、王炘、王焜、王焯、王燕、王焕 。
士楷长子王灿 , 太学生 , 元配孙氏 , 继配丁氏 , 再配靳氏 。 有三子 , 长子王肇基 , 次子王崇基、三子王成基 。 其中 , 长子王肇基迁居乐庄 。 次子王崇基 , 有一子王秉钤 。 秉钤有三子 , 长子明汉、次子光汉、三子文汉 。 明汉后裔多在江苏徐州一带 。 三子文汉配古邵镇后兴集范氏 , 遂由郭里集迁居兴集落户 。 生五子 , 王祥、王丕、王荆、王元、王廷 。 兄弟五人繁衍生息 , 人丁兴旺 , 在前后兴集两村成为大族 。
士楷五子王燕 , 字北平 , 敕授修职佐郎 , 商河县训学 , 由郭里集迁居馍馍桥 。 配吴氏 , 子二 , 长子王东基 , 次子王西基 。 长子王东基有五子 , 定居馍馍桥 。 次子王西基 , 字景岐 , 配贾氏 , 有一子王永铭 , 由馍馍桥迁居孝义村 。 这两支人的后裔后来又迁居他乡 。 如十三世王在昆迁居古邵镇大荒村 , 十三世王在有迁居永安乡黄庄村 , 十四世王锦朴迁居古邵镇孝庄村 。
王淳三子王士桓 , 字明公 , 赠生 , 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四月 , 配张氏 , 子孙后裔多在黄山后定居 。

山东枣庄地区郭里集王氏家族溯源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琏之六子名钦 , 有一子名溱 , 县庠生 。 其后人王准 , 字允则 , 生于康熙丁末年(1667年) , 敕修职郎乡饮介宾 。 王准长子王士楚 , 次子王士梅 。 长子士楚 , 字子俊 ,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生 , 丙子科岁进士 , 候选训导 , 例赠文林郎 。 有三子 , 长子王灼 , 次子王耿光 , 三子王梦熊 。
王士楚长子王灼 , 字其华 , 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 例赠文林郎 , 中书科中书加一级 , 乡饮耆宾 。
王灼之子王鸿基 , 字振声 , 生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十月初九 , 敕赠文林郎 , 中书科中书加一级 , 太学生 , 恩赐朝议大夫 , 云骑尉 , 但其以父母年迈需要照顾为由没有到任为官 。
王士楚次子王耿光 , 生于雍正丙午年(1726年) , 敕授文林郎 , 福建闽清县正堂 , 配晁氏 , 生三子 。
王士楚三子王梦熊 , 生二子 , 长子德基 , 次子新基 。 德基次子王铭 , 字耀商 , 军功七品衔 。
王准次子士梅 , 字子魁 , 敕授修职郎 , 恩贡生 , 任朝城县教谕 。 生二子 , 长子王荣光 , 次子王九苞 。 长子荣光 , 字华亭 , 县庠生 。 其子王秉铎 , 字以锷 , 廪生 , 后裔散居沈庄、进庄、南安城、大王庄、西王庄和税郭东南村等地 。 郭里集王氏长房六支后裔人丁兴旺 , 后裔遍及鲁南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