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 发生在汉中之战期间 , 相关人物分别为张飞、魏延和张郃 。 原文如下:

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当日张郃引军前进 , 正遇雷铜 。 战不数合 , 张郃败走 , 雷铜赶来 。 西军齐出 , 截断回路 。 张郃复回 , 刺雷铜于马下 。 败军回报张飞 , 飞自来与张郃挑战 。 郃又诈败 , 张飞不赶 。 郃又回战 , 不数合 , 又败走 。 张飞知是计 , 收军回寨 , 与魏延商议曰:"张郃用埋伏计 , 杀了雷铜 , 又要赚吾 , 何不将计就计?"延问曰:"如何?"飞曰:"我明日先引一军前往 , 汝却引精兵于后 , 待伏兵出 , 汝可分兵击之 。 用车十余乘 , 各藏柴草 , 塞住小路 , 放火烧之 。 吾乘势擒张郃 , 与雷铜报仇 。 "

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魏延领计 。 次日 , 张飞引兵前进 。 张郃兵又至 , 与张飞交锋 。 战到十合 , 郃又诈败 。 张飞引马步军赶来 , 郃且战且走 。 引张飞过山峪口 , 郃将后军为前 , 复扎住营 , 与飞又战 , 指望两彪伏兵出 , 要围困张飞 。 不想伏兵却被魏延精兵到 , 赶入峪口 , 将车辆截住山路 , 放火烧车 , 山谷草木皆着 , 烟迷其径 , 兵不得出 。 张飞只顾引军冲突 , 张郃大败 , 死命杀开条路 , 走上瓦口关 , 收聚败兵 , 坚守不出 。

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张飞与张郃在瓦口关展开激战 。 张郃设计将张飞部将雷铜诱至关前 , 并将其杀死 。 张飞大怒 , 亲自出马与张郃交锋 , 但并未讨得便宜 。 于是 , 张飞提出了一个诱敌之计 , 并命令魏延在预定地点埋伏 。 等到了第二天交战时 , 张飞的计策果然大获成功 , 将张郃击败 。

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便是张飞口中的"将计就计" , 意为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 , 反过来对付对方 。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散曲家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第三折中的"将计就计 , 不好则说是好!"

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张飞与张郃的较量 , 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 , 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一月 。 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破张鲁 , 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 。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 , 欲徙其民于汉中 , 进军宕渠、蒙头、荡石 , 与飞相拒五十余日 。 飞率精卒万余人 , 从他道邀郃军交战 , 山道迮狭 , 前后不得相救 , 飞遂破郃 。 郃弃马缘山 , 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 , 引军还南郑 , 巴土获安 。 "

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 , 在这场战斗中 , 张飞他利用宕渠地区山道狭窄的特点 , 突然从小路由八濛山向张郃守军发动袭击 , 打了张郃一个措手不及 , 惊慌之下只能舍马上山 , 带着十多个随从落荒而逃 。 能战胜令刘备、诸葛亮都非常头疼的名将张郃 , 足以说明历史上的张飞还真是一个粗中有细、智勇双全的将领 , 并不是一个只知道猛冲猛打、不懂谋略的莽汉 。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张飞与张郃在瓦口关展开激战 。 张郃设计将张飞部将雷铜诱至关前 , 并将其杀死 。 张飞大怒 , 亲自出马与张郃交锋 , 但并未讨得便宜 。 于是 , 张飞提出了一个诱敌之计 , 并命令魏延在预定地点埋伏 。 等到了第二天交战时 , 张飞的计策果然大获成功 , 将张郃击败 。

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便是张飞口中的"将计就计" , 意为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 , 反过来对付对方 。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散曲家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第三折中的"将计就计 , 不好则说是好!"

魏延|张郃曾让诸葛亮头疼,为何却栽在张飞手里,这则成语故事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张飞与张郃的较量 , 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 , 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一月 。 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破张鲁 , 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 。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 , 欲徙其民于汉中 , 进军宕渠、蒙头、荡石 , 与飞相拒五十余日 。 飞率精卒万余人 , 从他道邀郃军交战 , 山道迮狭 , 前后不得相救 , 飞遂破郃 。 郃弃马缘山 , 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 , 引军还南郑 , 巴土获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