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组团”防控?新共识推荐,以家庭为单位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高发国家。25%~30%的HP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而且HP感染还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密切相关。HP相关疾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卫生保健负担,因此根除HP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迫在眉睫。
为提供HP防治新策略,提高公众对其危害的认识,《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于近期发布。(中华消化杂志. 2021,41:221)
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居民家庭HP感染防控和管理的共识和意见。传统的“检测与治疗”和“筛查与治疗”策略可用于不同感染人群的防治,但其临床实践容易受到治疗人群选择、患者依从性、成本效益控制、临床医师处理同质性等因素的影响。
本共识提出“以家庭为单位防控HP感染”理念,进一步对我国居民家庭HP感染的传播、处理,感染源消除,以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建议,促进居民对家庭HP感染的重视,提高临床医师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提高社区和家庭医生的防病意识。
知识要点 HP是一种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致病菌。
HP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
被HP感染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单位|“组团”防控?新共识推荐,以家庭为单位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多数HP的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成年后也会感染。
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HP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
家庭中儿童HP感染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对家庭中的儿童HP感染者,需根据风险获益评估和相关疾病状态进行管理。
对家庭中的老年HP感染者,应当根据个体情况制定HP感染处理策略。
“以家庭为单位防控HP感染”是阻断HP感染和传播的重要策略。
对HP感染的家庭成员进行共同治疗,有助于减少根除后的再感染。
对胃癌或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应对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HP筛查。
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提出的治疗方案适用于家庭成员HP的根除。
HP首次治疗即根除的理念适用于家庭成员HP感染的治疗。
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适用于家庭成员的HP检测。
从公众和社区层面预防HP感染的措施应当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防控。
在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预防新生HP感染和根除家庭成员已存在的感染是较有效的感染防控策略。
研究者解读超半数国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无症状者也要考虑根除
2002-200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HP科研协作组对全国19个省区市的一般人群进行了HP感染率调查,以获得我国大样本HP感染流行病数据。结果提示,总体HP感染率为56.22%,不同地区HP感染率有较大差异,如胃癌高发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HP感染率较高。
近30年来,随着我国卫生、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总体HP感染率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报道的50%~80%降至2010年前后的40%~60%,但仍需清醒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是HP高感染率国家,尤其是青年人群中存在较高的HP感染率。
单位|“组团”防控?新共识推荐,以家庭为单位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文章插图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吕农华
掌握根除指征,主动检测和治疗获益较大者
2000年,《中华消化杂志》刊登我国HP感染的首部共识,将消化性溃疡、低度胃恶性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早期胃癌术后列为必须根除指征;胃炎伴明显异常、计划长期使用或正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胃癌家族史列为支持根除指征。
随着国际重要HP感染共识的相继更新和治疗理念的改变,我国先后4次更新了相关共识,HP根除指征也不断被扩大和修订。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我国HP共识先后将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其他HP相关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等列入根除指征。
2015年,《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报告》指出,HP感染胃炎是一种感染(传染)性疾病,所有HP阳性者都应接受根除治疗,除非存在抗衡因素。该共识的发布在国内“一石激起千层浪”。
为统一认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织召开了研讨会,我国学者在充分肯定国际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认为我国近半数人群感染HP,感染人口基数庞大,HP耐药率高,治疗不规范导致根除率下降,再感染率高,反复治疗成本增加,目前在国内主动、全面筛查 HP 阳性者并给予治疗还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