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北京首店开业后客流不断 火爆态势能否持续( 二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个低调的私有企业至今未表露收入状况 , 不外2014年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分析师估测称 , BM年销售额已达到1.25亿美元 , 年销售增长达到20%-25% 。
口碑传播 引发社交裂变
当下一些新锐品牌迅速崛起的“秘诀”在于互联网新媒介、渠道的应用 , 这些新媒介立异了用户触达、互动形式以及产品体验 。 伴随着当下的营销信息环境愈发偏向于网络化的营销传播 , 一些KOL(社交媒体意见领袖)或是KOC(枢纽意见消费者)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重要关键点 。 BM固然在中国没有太多实体店 , 但其特有的风格 , 刺激了明星与KOL等用户主动传播 , 可以说 , 她们在“说服”消费者的过程中施展了巨大作用 , 进而使品牌获得关注度 。
据悉 , 从国外的Kendall Jenner、Hailey Bieber , 到海内的欧阳娜娜、宋妍霏、宋祖儿 , 都是BM的顾客 。 这就使得该品牌无需打广告就能在小红书、抖音等海内社交媒体上拥有讨论度 。 所以此次BM新店开业 , 粉丝都怀着极高的热情到店消费 。
中国商报采访人员留意到 , 在店内 , KOL纷纷做起直播 。 有KOL表示 , 借着BM热度 , 也为自己增加了流量 。
除了借助社交媒体营销外 , 仅设一个尺寸的策略 , 实际上也是BM高明的贸易策略 。 在业内人士看来 ,复杂的服装尺寸和海量SKU一直是服装行业的治理困难 , 也加剧了品牌的库存题目 , 而库存直接影响到利润 。 一刀切的固定尺寸实际上降低了品牌出产与治理本钱 , 这也令BM得以维持低售价 , 与年青消费客群消费需求相符合 。
火爆态势能否持续
不可否认 , BM当下热度很高 , 但不少和BM一样曾广受年轻人追捧的快消品牌却逐渐落寞 。
美国青少年品牌Abercrombie&Fitch在2009年前后开始泛起同店销售额下降的情况 , 2013年秋季 , Piper Jaffray呈文对美国青少年女性发起一项调查 , Abercrombie&Fitch团体旗下的A&F和Hollister在年轻人不再喜欢的品牌排行榜上分列第二和第三 。 2017年 , 该品牌连续16个季度亏损 , 几乎被逼至“墙角” , 差点走到被迫卖盘的一步 。
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也曾推出大量“短紧小”产品 , 但是过于典型的加州风格和大量露脐上衣并不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 终极 , Forever 21退出了中国市场 , 破产“卖身”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如今的年青消费群体审美和时尚需求都在不断晋升 。 他们已经对繁多款式和低质量产品免疫 。

“BM”北京首店开业后客流不断 火爆态势能否持续
本文插图




基本款、均码、高性价比成为BM的标签
那么 , BM会成为下一个Forever 21吗?在业内人士看来 , 固然价格与快时尚齐平 , 但BM比起Forever 21、Zara等快时尚品牌 , 风格更加独特 。 “尽管消费者也能在Forever 21、Zara找到BM这样的基本款 , 但是快时尚大而全的特点令品牌难以聚焦 , BM传递了同一的品牌风格 , 营造了极具感染力的品牌氛围 , 让消费者将品牌与此类复古甜蜜风格直接画上等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