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1938年蒋介石决堤黄河,到底淹死了多少日军?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二 )


决堤黄河 千里泽国事实证明 , 保卫武汉十万火急 。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 , 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 。 更重要的是 ,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 , 该地实际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 ,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攻占武汉 , 对日军来讲 , 犹如攻占国都的意义相同 。 一旦成功 , 能从心理上瓦解国军的抵抗信心 。 也正是这样的背景 , 蒋介石才亲往前线指挥 , 才有了后来的决堤阻日保鄂 。
在战后某些人的回忆录中 , 我们看到从1935年抗战未爆发之时 , 很多人就建议炸开黄河包保卫中原 , 如白崇禧 , 冯玉祥等人 。
1938年4月陈果夫更是建议炸开黄河守住黄河南岸 。 在这些部下的劝谏之下 , 蒋介石最终下定决心:“以小的牺牲来换取大的胜利” , 掘开黄河 , 让大水去阻止日本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 。
这项工作交给了守卫黄河的国军商震部 。 在此过程中 , 蒋介石担心手下犹豫不决 , 多次传达命令 , 让他们不要用妇人之仁 。
1938年6月9日 , 在距郑州30公里外的中牟失守的同时 , 黄河花园口决堤 。 花园口决口后 , 黄河水顺着贾鲁河迅速下泄 。 第二天 , 黄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场暴雨 , 黄河水量猛增 , 花园口决口处被冲大 , 同时被淤塞的赵口也被大水冲开 。 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 , 贾鲁河开始外溢 , 蔓延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 , 向着豫东南流去 。
关于决堤 , 当时日军是这样记载的:决堤之后 , 突入豫东地区的日军对奔涌而至的黄河水猝不及防 , 有的被洪水淹没 , 有的为伤病所累而被丢弃 , 还有一部分为中国军队所歼灭 , 其他的只好停止追击 , 集结于黄泛区以东 。
一位日本上等兵 , 晚年出版的自己《东史郎日记》中记载 , 早上 , 他刚支上锅准备吃早饭 , 军队中便传来了“敌人炸毁了黄河堤坝 , 大队及时疏散”的命令 , 士兵们紧急转移 , 没跑两步 , 便发现湍急的浊流滚滚而来 , 冲走了一个个村庄…
在此后十几天的日记中 , 东史郎详细记载了日军和后勤部队失去联络、给养断绝 , 被中国军队紧追不舍的情形 。 可见 , 面对花园口的突然决堤 , 日军根本来不及反应 。 而且还有大量来不及撤走的汽车、火炮、坦克等重装备都被浸泡在了水中 , 损失惨重 。 据记载 , 当时的日军大约有4个师受到花园口决堤的冲击 , 淹死上万人 。
花园口决堤之后的一个月内 , 中国军队开展了反攻 , 豫东地区的日军基本得到肃清 , 日军被迫逃往豫皖交界处 。 此次决堤 , 暂缓了日军进攻的速度 , 且让日军进攻部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 后来 , 在谈到黄河决堤所带来的战斗人员伤亡时 , 日军承认“曾受相当损失” , 从中日双方所披露的材料来看 , 这个数字从7000人至20000人不等 。
这个数字乍一看不少 , 但和侵华日军的总量相比 , 无足轻重 。 在花园口决堤后 , 日军大本营原定以淮河水运为后勤补给线 , 而日军主力则由北方进攻汉口的作战方案正式宣告破产 。
与此同时 , 原本岌岌可危的郑州防线也得到缓解 。 同时也阻止日军西进 , 为武汉会战赢取了宝贵时间 。 这也让日军的进攻重心转移到了东南方地区 , 直到1944年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才将郑州等地攻下 。 花园口决堤后 , 土肥原部确实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策略 , 他们退守徐州 , 改道合肥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 。 可惜的是 , 四个月后 , 武汉还是沦陷 。
千万百姓 流离失所凡事都有两面 , 有利有弊 。 花园口决堤也一样 , 它的利在于:阻止日军西进 , 为武汉会战赢取了宝贵时间;它的弊端在于:花园口决堤 , 黄河水倾泻而下 , 给下游的百姓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 甚至一直影响到今天 。
据不完全统计 , 河南民宅被冲毁140万余家淹没耕地800余万亩 , 安徽、江苏耕地被淹没1100余万亩 , 倾家荡产者达480万人 。 89余万老百姓猝不及防 , 葬身鱼腹 , 上千万人流离失所 。 这次决堤也使得在1942年河南爆发了大饥荒 , 数千万人成为难民 , 河南309万农民饿死 , 当时甚至出现了人吃人、易子而食的状况 , 可谓是惨绝人寰 。
而此次决堤不仅使得花园口上下游受灾 , 同时此次灾情辐射到豫、鲁、苏、皖等多个省份 , 整个花园口决堤影响的地区人口高达1200万人 , 良田损失高达一千多万亩 。
据统计 , 从花园口决堤到1947年渡口 , 九年间黄泛区河南因黄泛而死亡人口有325598人 , 江苏死亡人数为160200人 , 由于安徽省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 , 所以根据河南与江苏的灾区人口死亡比例 , 推算出安徽死亡人口在40万左右 , 因此得出黄泛共有89万人死于黄泛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