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美国 脱口秀大会 俱乐部 综艺 中国人 脱口秀演员 脱口秀
时针指向周四晚上7点20分,位于北二环的鱼与剧场座无虚席。这里是北京脱口秀的聚集地之一,周一到周四有开放麦演出。据说,当晚黄西将惊喜现身,现场的观众一度逼近200人。一位脱口秀演员问台下观众,为什么来看脱口秀?其中一位女孩轻车熟路地调侃道:“因为你啊!”全场爆笑。演出持续到十点,台上从脱口秀演到即兴喜剧,观众的情绪被调动的热火朝天。
文章插图
当晚的演出,黄西惊喜现身。
观众小白(化名)是一名90后,从去年底开始,每周四都要来看一场脱口秀,因为周末的票至少提前一周才能买到;阵容比较好的场次,甚至要提前一个月。直到这半年,场次变得多了,票似乎也好买了些。她粗略算过,仅北京,周末一天就有至少20场脱口秀,节日能达到30场。
综艺《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带火了线下观众参与的热情,但在这几档节目火爆之前,脱口秀在线下已经磕磕绊绊发展了五六年。那时站在台上一面忍住尴尬一面侃侃而谈的人,或许并没有预料到,未来的中国脱口秀会是如此繁茂。
缘起
5分钟,37句话,黄西在美国一秀成名
黄西第一次表演脱口秀,是200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萨摩维尔市的一个酒吧里。酒吧里一片嘈杂,有人看球,有人喝酒,还有人打保龄球。黄西讲了五分钟,很少有人将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那时黄西经历的,是美国脱口秀相对萧条的一段时期——脱口秀文化经过五十余年的普及,每个街区几乎都有了演出场所,每晚都有成百观众排队观看;相关行业的演员高达几十万。且不谈黄西的亚洲人身份产生的文化差异,那时美国观众对该文化正在丧失新鲜感,想要轻易用一个段子打动他们,难如登天。
美国,被视为脱口秀较早也是较为成熟的发源地之一。脱口秀的起源,在近些年诸多媒体报道中均有迹可循。但很多美国人认为,脱口秀的“鼻祖”应该是马克·吐温——其文化作品的夸张、荒诞,被认为是美式幽默的继承与发扬。但更重要的是,他当年投资了不少高科技,例如电话、电报,结果赔了不少钱。为了还债,他只能到各地演讲,幽默的表达方式间接促成了“脱口秀”的雏形。
但马克·吐温之后,脱口秀并没有继续发展。直到上世纪60年代左右,美国偶像喜剧演员连尼·布鲁斯(Lenny Bruce)真正把美国的街头笑话,普通人生活中调侃性的说话方式带到喜剧舞台上。紧接着电视、综艺节目,持续成为脱口秀的发展载体,甚至美国幼儿园两三岁的小孩都在互相讲笑话。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便呈现了这样的画面:上世纪60、70年代,女主角作为观众在台下欣赏喜剧表演,后来她发现,自己也可以拿着话筒在台上讲这些笑话。这一场景描述的便是后来的“开放麦”。
美国脱口秀,在跌跌撞撞、摸爬滚打的探索中,按部就班发展了几十年。2002年,黄西正在美国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从事癌症研究。对外国人而言,中国的喜剧应该是小品,是相声,而脱口秀,似乎没有任何土壤。也因此,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幽默感。这是黄西决定说脱口秀的原因之一。
但适应这个喜剧形式,黄西花了五年。“我第一次在美国听脱口秀的时候,所有的铺垫,每个单词都能听明白,但为啥能让大家笑,我只能理解一半。”他先是报了一个培训班,和理发师、汽车销售员、五金店老板们一起学怎么写一个段子。其余的时间,白天做实验,晚上跑场,每周至少跑三、四天。
美国脱口秀演员众多,火一些的俱乐部门口,总能看到成群结队的人排长队试讲,或排队只为拿一个能够试讲的日期。很多人排了一晚上,都看不到舞台的角落。黄西亦然。很多时候,一、两个月他才能争取到一次上台的机会;没演出时,他也会去俱乐部,和老板混个脸熟。后来黄西曾算过这五年的奔波,不仅一分钱都没挣,油费还花了不少。
彼时的黄西,只是美国无数奋斗着的脱口秀演员的缩影。但幸运的是,2009年,他被邀请到节目《大卫·莱特曼秀》上表演。这是美国最知名且经典的脱口秀节目之一。一上台,黄西便两只手局促得不知道放在哪里,眼神始终上下左右的飘忽,肢体语言并不像一个成熟的脱口秀演员。但半分钟后,他用全英文抛出第一个包袱,响了。这位亚裔脱口秀演员一秀成名。曾有人统计过,黄西这段表演只有5分钟,说了37句话,但他曾在采访里透露,每个段子都曾在俱乐部、酒吧和家里打磨过无数次,精确到每一句话在哪里停顿、停顿多久。次年,黄西在美国电视采访人员年会上为时任美国总统演出,让脱口秀在中国产生了一次巨大冲击。
稿源:(新京报)
【】网址:/a/2021/0609/1623247783.html
标题:俱乐部|被综艺带火之前,磕磕绊绊那几年丨脱口秀线下生存调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