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恩将仇报,在北征蒙古部落回归途中将朵颜三卫剿灭

元顺帝妥欢帖木儿败逃漠北以后 , 于洪武三年(1370年)病死于应昌(今内蒙多伦境内) 。 后来 , 蒙古(北元 , 亦称残元)上层贵族内部逐渐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 。
其中鞑靼部人多势众 , 占地广袤 , 最为强盛 。 三部间经常相互攻伐、仇杀 , 但更经常挥师南下侵扰明朝边境 , 烧杀抢掠 。 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侄儿建文帝的皇位后 , 对于残元势力仍然采取其父太祖朱元璋“威德兼施”之策 。 一面与之修好 , 封三部酋长为王 , 赏赐大量金银、布帛、粮食等物资;另一方面积极防御 , 从嘉峪关起修筑长城进入辽东后最远绵延至鸭绿江一线 , 还先后构筑了9个边防军事重镇 , 也即史料中屡屡提及的所谓“九边” 。 这九个边防重镇都驻扎有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 以抵御、阻抗蒙古军事贵族的不断发兵侵扰 。

朱棣为何恩将仇报,在北征蒙古部落回归途中将朵颜三卫剿灭
文章图片
《明史》记载 , 永乐七年(1409年)四月 , 明成祖朱棣遣都督指挥金塔卜歹(蒙古族)、给事中郭骥携带厚礼前往漠北招抚蒙古诸部 。 其中 , 瓦剌部接受招抚 , 表示愿意归附大明 , 朱棣立即敕封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为顺宁王、贤义王和安乐王 。 兀良哈部的“朵颜三卫(朵颜、扶余、泰宁三卫)”蒙古骑兵早已内附大明 , 原本在封在热河的宁王朱权麾下效力 , 这些蒙古骑兵精于骑射 , 作战勇猛 , 是一支颇具冲击力、叫人望而生畏的强悍军队 。 燕王朱棣早就对剽悍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垂涎三尺 , 在他发起“靖难之役”、准备南下争夺帝位之前 , 先到热河 , 用计将弟弟宁王绑票 , 然后将宁王部下最精锐的蒙古“朵颜三卫”骑兵全部兼并过来了 。 他利用这些精于骑战的蒙古军人作为自己燕军的主力 , 驱使他们向南攻伐 , 冲锋陷阵 , 攻城略地 , 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朱棣为何恩将仇报,在北征蒙古部落回归途中将朵颜三卫剿灭
文章图片
朱棣率燕军攻入南京 , 取代建文帝登上皇位后 , 竟毁约不放宁王回热河 , 而把他徙封到江西去了 。 “朵颜三卫”骑兵为朱棣夺位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 因此明成祖特地将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西 , 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之地赐予兀良哈部 。 相对而言 , 兀良哈部与明朝的关系较为友好 。 三部中最强大的鞑靼部可汗本雅失里 , 桀骜不驯 , 非常好战 , 不仅拒绝归附 , 还将朱棣派来的使臣郭骥杀害 , 随后发兵进攻明朝边境 。
朱棣闻讯立即封国公邱福为征虏大将军 , 统十万大军 , 北征鞑靼 。 朱棣很早就追随岳父徐达东征西讨 , 因此军事经验丰富 , 大军临行前 , 他特地叮嘱邱福道:
“毋失机 , 毋轻犯 , 毋为所殆 。 一举未捷 , 俟再举 , 尔等慎之” 。

朱棣为何恩将仇报,在北征蒙古部落回归途中将朵颜三卫剿灭
文章图片
但邱福却有负众望 , 他轻敌冒进 , 中了鞑靼人的埋伏 , 在胪朐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一带全军覆没 。 败讯传回京师 , 朱棣怒不可遏 , 追夺邱福的封爵 , 然后书谕皇太子朱高炽监国 , 决意调集四方大军 , 来年春天御驾亲征 。
永乐八年(1410年)春 , 朱棣亲率50万大军出塞北征 。 五月 , 明军抵达胪朐河流域 , 鞑靼汗本雅失里见明军势大 , 不敢接战 , 往北逃窜至斡难河 。 朱棣挥师紧追不舍 , 两军在斡难河展开大战 。 明军兵多将广 , 又有备而来 , 朱棣督军猛冲猛打 , 鞑靼兵抵敌不住 , 死伤狼藉 , 大败亏输 。 本雅失里汗丢弃辎重牲畜 , 只带七个亲信渡河狼狈逃走 。
两军混战时 , 朱棣在鞑靼军中竟发现混有“朵颜三卫”的兵众参战助敌 , 又惊又怒 , 大军班师后他派人到大宁卫去严厉斥责兀良哈部以及朵颜、扶余、泰宁“三卫”的头领们 。

朱棣为何恩将仇报,在北征蒙古部落回归途中将朵颜三卫剿灭
文章图片
不知是因功高而赏小对朱棣产生不满 , 抑或是居功自傲 , 再或是受到北方同胞鞑靼人的威逼利诱 , 逐渐有了反叛之心 , 总之帮助朱棣夺位成功的“朵颜三卫”不再像以前那样俯首听命了 。 这一次 , 他们中的一部分居然敢公开帮助大明劲敌鞑靼人抗御明军 , 朱棣内心的恼怒可想而知 。
朱棣第一次北征鞑靼大获全胜后 , 又先后于永乐十二年(1414)、永乐二十年(1422)、永乐二十一年(1423)、永乐二十二年(1424)四次亲征漠北 。 加上首次北征 , 他一共五次统兵亲征漠北草原 , 扫荡残元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