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不杀孙膑,将其处以膑刑,为何不怕孙膑复仇?

公元前342年 , 韩魏爆发战争 , 韩国屡战屡败 , 不得不向齐国求援 , 齐威王于是派田忌、田朌为主将 , 田婴为副将 , 孙膑为军师 , 率军援助韩国 。 在这一战中 , 孙膑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 , 采用围魏救赵战略调动庞涓 , 又用增兵减灶诱惑庞涓轻兵冒进 , 最终在马陵道上一举击杀庞涓 , 报了当年膑刑之仇 。
回读这段历史 , 固然为孙膑的计谋喝彩 , 为孙膑终于复仇叫好 , 但回首孙庞恩怨 , 却又有不少让人疑惑之处 , 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庞涓既然已经与孙膑撕破脸皮 , 为何不将他一杀了之 , 以防孙膑找到机会向他复仇?如果庞涓杀了孙膑 , 不仅个人命运将会改变 , 魏国、齐国乃至战国历史都可能被改写 。

庞涓不杀孙膑,将其处以膑刑,为何不怕孙膑复仇?
文章图片
01
孙膑与庞涓是同窗同学 , 师傅到底是谁正史并无记载 , 后世传说两人师从鬼谷子 , 其实源于《东周列国志》和《孙庞斗志演义》等明清历史小说 , 并无历史依据 。
庞涓不杀孙膑,将其处以膑刑,为何不怕孙膑复仇?】庞涓毕业之后 , 投奔了魏惠王 , 很快通过杰出的军师才能出任魏国将军 , 公元前357年帮助魏国击败楚国 , 拿下了三座战略城池 , 庞涓因此名显天下 , 一举成为当世名将 。 在此之后 , 庞涓邀请孙膑来魏 , 这一段历史人尽皆知 , 但再细读一下 , 却可能另有收获: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既事魏 , 得为惠王将军 ,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 乃阴使召孙膑 。 膑至 , 庞涓恐其贤于己 , 疾之 ,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 欲隐勿见 。 齐使者如梁 , 孙膑以刑徒阴见 , 说齐使 。 齐使以为奇 , 窃载与之齐 。 ”
所谓“阴使召孙膑” , 就是暗中派人将孙膑请来 , 说明之前孙膑已有名气 , 否则没必要“阴使”这么小心 。 之后 , 庞涓担心孙膑太强 , 于是就将孙膑砍掉双足 , 并在脸上刺字 , 想让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 演义中孙膑装疯卖傻 , 让庞涓以为他疯了 , 于是才放松警惕 , 但《史记》上没有这一段 , 直接说“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 , 说明庞涓并未囚禁孙膑 , 孙膑可能还有一定的自由 , 随后齐国使者将他秘密带回国 。
孙膑才华横溢 , 庞涓自认不如 , 两人又已彻底翻脸 , 庞涓不会不知道孙膑对他恨之入骨 , 一旦孙膑抓住机会 , 必然百倍偿还 。 按照正常逻辑 , 对于孙膑这样的潜在隐患 , 无论有没有装疯卖傻 , 庞涓最好是一杀了之 , 但庞涓不仅未杀孙膑 , 而且可能还给予断了双足的孙膑一定自由 , 这就不怕孙膑找到机会报仇吗?其实 , 庞涓还真不怕 , 原因与时代氛围有关 。

庞涓不杀孙膑,将其处以膑刑,为何不怕孙膑复仇?
文章图片
02
春秋战国时代 , 通行的规则是患病或残疾之人 , 基本上没有出头之日 。 关于这一点 , 我们可以看一看当时的一些事迹 。
《左传》记载:“崔成有疾而废之 , 而立明 。 ”《公羊传》也明确说:“兄何以不立?有疾也 。 ”可见 , 对于君位继承而言 , 不仅是患生理疾病的王子会被取消继承权 , 患心理疾病的也会被取消继承权 。
叔梁纥是孔子之父 , 他与正妻有九个女儿 , 找不到继承人 , 于是就找了一个小妾 , 但小妾生下的儿子孟皮有足疾 , 没有资格做继承人 。 叔梁纥非常着急 , 于是70岁的他向鲁国颜氏求婚 , 最后娶了10多岁的颜征在 , “与颜氏女野合”生下了孔子 。
《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 , 田忌赛马之后 , 田忌将孙膑献给齐威王 , 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 魏国攻打赵国时 , 齐威王本想让孙膑为主将 , 孙膑辞谢说“刑余之人不可” , 于是齐威王才任命田忌为主将 , 孙膑继续为军师 , “孙子为师 , 居辎车中 , 坐为计谋” 。
春秋战国时期 , 国家对残疾之人往往都会给予照顾 , 给予减免兵役 , 甚至还给予安排工作 , 《韩非子》中说“孔子相卫 , 弟子子皋为狱吏 , 刖人足 , 所刖者守门” , 将砍去双腿之人安排守门 , 但仅此而已 。 如果没有一番机遇 , 孙膑大概也将成为一个守门人 。
因此 , 失去双足、脸上刺字的孙膑 , 以当时社会习惯而言 , 已经废了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 不会有人任命他为将军 , 庞涓的计划没有错 。 但让庞涓也没有想到的是 , 齐使是一个奇葩 , 竟然“以为奇”而将孙膑带回国内 。 那么 , 孙膑为何不找其他国家使者 , 而游说齐国的使者呢?其实这是孙膑有意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