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文章图片
2003年11月26日 , 嘉德秋季拍卖会现场异常火爆 , 原本起价几万元的小铜炉 。 一报价 , 就有人喊出50万 , 接下去就是100万 , 21具铜炉全部落锤成交 , 单具铜炉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的166万元的高价 。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文章图片
拍卖结束 , 有人告诉王世襄一个铜炉的最终拍卖价格 , 王世襄说:他们疯了 , 怎么能值那么多钱?
50多年前 , 王世襄就已经对铜炉情有独钟 , 他的藏炉统称为“宣德炉”或“宣炉” 。
宣德炉并不是指明宣德年间制造的 , 而是对于制造于明清两朝 , 供文人雅士清玩的小型铜炉的统称 。 铜炉之美不仅在于自身形质 , 更在于人们赋予它的某种情感或某种精神 。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文章图片
王世襄的父亲有位好友叫赵李卿 , 是民国时期藏炉大家 。
冲天三足炉原是赵李卿藏品 。 当年北京沦陷时 , 赵老爷子因生活困难 , 经陈剑秋介绍 , 把百十具铜炉卖给了伪卫生局局长庞墩敏 。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文章图片
1951年 , 王世襄从庞墩敏那儿买回了十几具 , 挑了两三件去看赵李卿 。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本想让赵老高兴高兴 , 没想到赵老已经卧病在床 , 看到王世襄拿来的炉子激动不已 , 把玩了许久之后 , 却说出了一句让王世襄意外的话:最好的炉子不在庞墩敏处 , 而在陈剑秋处 。
赵李卿口中最好的炉子指的就是“大清顺治新丑邺中比丘抄格造供佛”冲天耳三足庐 。 为了找回这具炉 , 王世襄到处打听陈剑秋的下落 , 得到的消息却是陈剑秋已经离世了 。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文章图片
这个坏消息没有中断王世襄的寻炉之路 , 他认定陈剑秋一定还有家人朋友 。
王世襄终于在陈剑秋的女婿的老仆人那儿 , 王世襄又打听到两个消息:一个是炉子的下落有了 , 在陈剑秋的四儿子手上;另一个是已经有好多具炉子被卖到美国了 。
王世襄仍然没有死心 , 他还是寻着地址找到了陈建秋四儿子的住址 , 汪芝麻胡同 。 赵老先生说的炉子还在 , 没被卖出 。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文章图片
那个时候啊王世襄的手头并不宽裕 , 价格一直谈不拢 , 双方经过多次的讨价还价才最终成交 。
那个时候 , 始终惦记着这具炉子的赵李卿已经离世了 , 王世襄一直将它供在案头 。
这具冲天耳三足炉在“俪松居”拍卖会上 , 与另一具“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共同创造了那次铜炉拍卖的最高价 。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文章图片
以王世襄对铜炉的鉴别力 , 我们通常会觉得他的收藏不是真品 , 也应该是精品 。
这具“奕世流芳”冲天耳三足庐 , 铜炉专家傅大卣先生却给出了“后仿”的鉴定结果 。
这具炉是50年代中期王世襄从琉璃厂买的 , 炉内底有“工部臣吴邦佐监造”和“乾宇第贰号”长方印记 。
吴邦佐是明代宣德时铸铜工艺名匠 , 也是炉式、款式色种的设计 。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文章图片
王世襄看这句炉造型厚重 , 又和以前见过的宣德款吴邦佐戳不一样 , 就买了回来 。 拿给傅大卣看时 , 傅先生给出了“后仿”的鉴定 , 而且十分肯定 。
对这个结果 , 王世襄自己也认同 , 觉其两耳臃肿 , 款制亦可疑 。 红色偏黄 , 似曾染色 。
既然认可傅先生的鉴定 , 知道这件“奕世流芳”冲天耳三足庐是赝品 , 为什么不独自藏起来?为什么不把它转手?为什么不把它毁掉?而收录在《自珍集》里 , 告知天下?
看王老为这具炉写的说明:“惟念宣炉有疑问者甚多 , 倘有赝品供研究亦佳 , 故未弃之” , 我们就能明白老先生的良苦用心了 。

原本几万元的小铜炉,一报价,单具铜炉就拍出超过底价十多倍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