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鲁迅 中国人 李大钊 蔡元培
作者/叶春池
《觉醒年代》的后劲儿比想象中的更大。
即使已经播完好几个月,社交媒体上依然有无数人津津乐道地讨论,剧中的一些角色和台词时不时登上热搜词条,豆瓣评分更是从开播8.5分、播完8.9分,一直涨到现在的9.3分,且评分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文章插图
《觉醒年代》不仅收获了口碑和流量数据上的成功,还闯入了年轻人的世界,在90后、00后中找到了受众群体。试问哪个年轻人看完了剧,不得说一声《觉醒年代》yyds。
《觉醒年代》讲述了从1915年陈独秀回国创办《青年杂志》到1921年建党的故事,围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展开。万万没想到,一群有知识有文化还个个能“打嘴仗”的年轻人一起办杂志,居然会这么有趣。
有网友说:“你在历史书上划过的一个句子,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年轻人们爱看《觉醒年代》不仅是剧本好,演员好,舞美摄影好,更是因为它成功地再现百年前中国历史的成绩。其实不是年轻人突然爱上了主旋律,而是终于有一部主旋律的作品值得年轻人为爱发电。
文章插图
伟人也是人
微博上甚至有个很火的话题叫“觉醒年代yyds”——似乎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很难想象一部主旋律剧集和yyds这样发源于年轻人的网络趣味的词语缩写合并成一个话题。
《觉醒年代》里只存在于历史书上的伟人,也被年轻人取了各种可爱的爱称,在对历史人物的处理上,《觉醒年代》很难得的一点是,把他们放回了常人的位置,不是神一般散发着完美光芒,而是以“人性”感人。
主角陈独秀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时,勇敢、尖锐、激情四射,私下真诚洒脱,而在面对儿子时又全是拧巴的傲娇之态,是个被家人吐槽的“封建大家长”,在工作中也会表现非常激进的一面。
文章插图
李大钊的乐于助人,为帮路上偶遇的劳工不惜当掉自己的衣服鞋子,但却在自己妻子那获得"憨坨"爱称,也会在生活窘迫的时候跟孩子说吃羊肉塞牙的小谎言。
蔡元培的“慢羊羊村长”形象在私下悠闲时也会将脚翘在桌上,还闭眼哼着戏曲,但在学生面对危险时,也会强硬的给出一句“不能伤害我蔡元培的学生”,在与政府斗智斗勇的时候也会展现“狡猾”的一面。
辜鸿铭作为保皇党的一员一直被新文化运动的学生们所不齿,但他一心爱国,虽然方式不同,但在危机关头仍然有节操的一致对外,作为蔡元培的“唯粉”也表示“公然竟敢害我蔡公,我辜鸿铭一定跟他血战到底”。
文章插图
至于我们迅哥儿,谁在上学时候没有被鲁迅的(全文背诵)所支配呢。不愿与张勋复辟之流同流合污,鲁迅手拿“不干了”了牌子,坐于闹市之中,背后上演着那篇我们熟悉的《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住了,但他生活中却是个“吃货”,开会时吃零食的状态也是倍感亲切。
文章插图
其他像胡适、钱玄同、黄侃、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形象都不是脸谱化的呈现。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历史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但在《觉醒年代》里,这些人物一下变得鲜活起来,历史书上的他们也不仅仅是个名字。
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
高晓松曾经形容民国是个浪漫的年代,很多人表示不同意,《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曾说,我们剧中的民国,绝不是一个风花雪月、花前月下的民国,而是哀鸿遍野的现实的民国。
民国的历史是努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但民国的文人骨子里却是充满浪漫的。就像辜鸿铭先生说的那样,温良的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心灵的生活里。
“中国人的温良”:不是温顺,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一种同情。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生活,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情感和心灵的激情。这种温暖、浪漫的情怀也藏在《觉醒年代》的每个镜头里。
文章插图
陈独秀第一次在北京见钱玄同、刘师培时约在了陶然亭,那天寒风大雪,三位文人站在雪中,有诗、有琴、有酒,就算雪再大,天再冷,也挡不住一见如故。
稿源:(娱乐侃侃畅谈)
【】网址:/a/2021/0604/1622810503.html
标题:发电|为爱发电,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觉醒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