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除此之外 , 历史上的胡适与剧中的形象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买家秀与卖家秀了 。 鲁迅曾讽刺他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 郭沫若也称呼他为“头等战争罪犯” , 甚至连一向和善的周总理也忍不住说一句“胡适的骨头是软的” 。
那么历史上的胡适 , 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胡适先生
如果你看过胡适本人亲自撰写的日记本 , 那么就不难发现胡适十分爱去烟花巷柳之地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胡适也曾对自己的堕落感到惶恐不安 , 他在日记中恶狠狠地写下:
“吾在上海时 , 亦尝叫局吃酒 , 彼时亦不知耻也 。 今誓不复为 , 并誓提倡禁嫖之论 , 以自忏悔 , 以自赎罪 , 记此以记吾悔 。 ”
但在1922年 , 胡适又在日记中写道:
“去看看济南的窑子是个什么样子…….”
▲《胡适的日记》
果然 , 我们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
当然 , 这并不是大家对其口诛笔伐的主要原因 , 更多的 , 还是思想问题 。
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了寻求解放中国的道路而废寝忘食时 , 胡适却提出了一套“五鬼害中国”的理论 , 他认为是贫穷、愚昧造成了中国的现状 , 革命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
当学生们为了抗议《二十一条》而走上街头时 , 胡适发表了《致留学界公函》 , 说那些爱国学生们是理智失常 , 得了“爱国癫” 。
我现在好像能理解 , 为什么有人会说“美国宁愿让100个胡适回国 , 也不愿放走一个钱学森”这句话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鲁迅是周恩来的叔叔 , 两人同是北宋大儒周敦颐的后人 , 没错 , 就是写《爱莲说》的那位 。
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 , 这是建国后周总理托人去查的 。
按照世系表排列 , 鲁迅是周敦颐第三十二代孙 , 周恩来是周敦颐第三十三代孙 。 所以 , 按辈分来算 , 鲁迅比周恩来高一辈 。
▲图片来源于微博
现代文学家阿累 , 曾在自己的散文《一面》中 , 说鲁迅是
“黄里带白 , 瘦得教人担心 , 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 但是精神很好 , 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 ”
▲鲁迅先生画像
这大抵是人们对于鲁迅的第一印象了 ,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 , 年轻时的鲁迅 , 差点成为一名刺客 。
“二周”研究专家倪墨炎 , 在《鲁迅的社会活动》的专著中写到 , 鲁迅在1906年由仙台返回东京时 , 就积极参与反清爱国运动 , 且是光复会的资深成员 。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 , 就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建立的那个暗杀组织 。 据说光复会在1907年要安排他回国刺杀清廷某位重臣 , 他觉得无甚意义 , 才逐渐淡出 。
《觉醒年代》中有一幕 , 陈独秀亲眼看到了五四运动被军警镇压的惨状 。
▲动图截取自电视剧《觉醒年代》
想起刚归国时创办《新青年》的一腔热血 , 再想到无数像郭心刚这样的有志青年抱憾而终 , 不由得黯然神伤、思绪万千 。
回到家中 , 陈独秀悉数自己对家人的过错 , 以酒谢罪 , 父子三人冰释前嫌 。 随后 , 陈独秀的妻子高君曼说:“我们一家人 , 一定要好好地活着 。 ”
可就在这句话说完的几年后 ,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 , 被捕就义 。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这群在黑暗中最先觉醒的少年 , 却没能活到黎明到来之前 。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 在剧中经常以一幅伙夫模样出现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 , 其实出生在一个绝对的大户人家 。
清朝时陈家长辈曾官至四品 , 上海、北京均有房产 , 即使后来大清亡了 , 但凭着殷实的家底 , 一家人倒也能衣食无忧 。
可这两兄弟 , 却一心想救国救民 。 他们当然有更利己的选择 , 但若是人人自保 , 国家还保得住吗?
20世纪初的中国 , 太黑暗了 , 许多人磨了十几年的剑 , 却在磨成之后 , 茫然四顾 , 根本不知道该向什么地方砍去 。 他们需要一束光 , 一束让大家看到希望的光 。
而想去法国勤工俭学接受新思想的延年、乔年这批青年们 , 正是带来这束光的人 。 他们像一颗流星 , 注定要燃烧自己 , 照亮他们所处的时代 。
今年清明节 , 陈延年、陈乔年的墓前放满了鲜花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在延年的墓碑旁放了一张照片 , 是前段时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杨洁篪主任 。
我想放这张照片的人 , 一定是想告诉兄弟俩 , 当年你们用生命守护的理想 , 现在中国已经实现了!
- 日本想让日本演员出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结果被我国直接拒绝
- 最后一位仍在世御医,被关28年,出狱后主动上交祖传秘方
- 《叛逆者》穿帮镜头合集
- 《大秦赋》不止演员像兵马俑,道具也和博物馆里摆的一样一样……
- 《山河令》温周番外45,温客行周子舒弥补童年憾事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影评—缘起
- 《聊斋》小故事 一开始救人 而受人之恩又恩将仇报 到底孰正孰恶
- 《延禧攻略》皇帝独宠璎珞24年,其中的缘由,太后早已暗示了
-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懂《诗经》真的有如此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