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历史上真实的帝王鄙视链

如果将中国历史上的492位帝王聚在一起 , 那会是什么场景?这也是历史迷们热衷讨论的话题 。 事实上 , 这样的场景“出现”过 , 它出现在一本明清时代的朝鲜小说《金华寺记》中 , 有趣的是 , 这些帝王聚会的地点正是在金陵 。

微史记|历史上真实的帝王鄙视链
文章图片
微史记|历史上真实的帝王鄙视链】《金华寺记》
小说中 , 刘邦建议朱元璋定都金陵
《金华寺记》共58页 , 作者不知何人 。 小说一开始就写 , 山东一儒生入山忘归 , 栖于南京金华寺 , 夜晚梦见各帝王纷纷现身 , 摆宴畅谈 。 故事一波三折:先是汉高帝(又称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和明太祖四帝现身摆宴 , 又延引中兴四帝出场 , 后提议由诸葛亮排定各朝文臣武将次序 , 最后由东方朔拟定跨越时代的超级内阁 。 中间还有秦始皇、项羽等人上门闹场 , 元世祖率兵前来讨伐反被秦始皇、汉武帝合力击退等情节 。
在这本小说中 , 我们既能看到帝王间的互相吹捧 , 又能见到诸葛亮对各位帝王功绩的铺排;而汉高祖还让明太祖点评了各前辈帝王的失败之处 ,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 , 汉武帝“穷兵黩武” , 唐太宗“纳弟妻入宫”等等 , 朱元璋还历数了项羽十宗罪 , 让他满面羞愧 。 虽是小说 , 但大都于史有据 。
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 , 作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条帝王鄙视链 。 在作者看来 , 能一统天下且有能力绵延国祚的皇帝才是第一等皇帝 , 如第一时间亮相的刘邦、李世民、赵匡胤和朱元璋;让国家得以中兴的皇帝是第二等皇帝 , 如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唐肃宗李亨还有宋高宗赵构 。 其余帝王等而下之 。 至于王莽等篡位之流 , 则被斥责出去 , 不准入宴 。 在最后的大欢聚场景中 , 曹操、孙策也只能敬陪末座 。
小说开头就点明故事发生在元末明初之际 , 文中 , 朱元璋还向各位帝王请教 , 定都“未知何地为可” 。 面对朱元璋的这个问题 , 作者让汉高帝刘邦做了解答 。 刘邦对朱元璋说:三代以前帝王多出于河北 , 三代以后帝王多居于河南 。 独有江南空虚之地 , 帝在意于金陵否?明皇谢曰:愿受教矣 。
事实上 , 关于“定都”问题 , 明初 , 谏议大夫唐铎还曾贬低刘邦捧高朱元璋 。 唐铎说:刘邦当初是想定都洛阳 , 后听娄敬(后因刘邦赐姓改名刘敬)劝说 , 才定都关中 。 而朱元璋就不同了 , 一渡江就以金陵为定鼎之地 , “万世之基固肇于此 , 故非汉高所及” 。

微史记|历史上真实的帝王鄙视链
文章图片
朱元璋
历史上 , 朱元璋真点评过这些帝王
在《金华寺记》这本小说中 , 我们能见到一条帝王鄙视链 。 那么 , 历史上 , 帝王们会这么八卦 , 点评前辈帝王吗?他们也会和前辈帝王进行一番比较吗?
当然会 。
创立后赵的石勒 , 就曾酒酣之际很直白地问臣下徐光:朕与自古以来开基皇帝相比 , 如何?徐光说:陛下神武筹略比刘邦强 , 雄艺卓荦超过曹操 , 自三王以来 , 除了黄帝 , 没有人可以和你比的 。
石勒说:人岂不自知 , 你说的太过了 。 我若遇见刘邦 , 当向他俯首称臣 , 与韩信、彭越能争个高下 。 若遇见刘秀 , 当并驱于中原 , 不知鹿死谁手 。 我自觉能在二刘之间 。
对汉高帝刘邦佩服的 , 还有唐太宗李世民 。 《旧唐书》里便记载了他一番话 , 高度赞扬了刘邦从“田舍翁”到“定天下”的能力 。
在《金华寺记》中 , 明太祖朱元璋激情点评了诸多帝王 。 其实这并非是小说家言 , 在《太祖实录》等史籍中 , 我们就能看到朱元璋闲来无事和臣下品评历代帝王的诸多史料 。
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戊辰 , 太祖与侍臣观古帝王画像 , 至汉高帝、唐太宗、宋太祖 , 展玩再三 , 看了很久 。 到隋炀帝、宋徽宗 , 则一翻而过:“乱亡之主 , 不足观也 。 ”到了后唐庄宗 , 更是一笑而过 。
一次 , 朱元璋问侍臣:“汉高帝、唐太宗孰优?”侍臣回答:高帝豁达大度 , 高帝为优 。 朱元璋却说:高帝豁达大度?他怨恨他大嫂一辈子 。 刘邦未发达时 , 常与朋友去大嫂家吃喝 , 为大嫂所厌弃 , 于是用勺子刮蹭锅底 , 假说羹饭已经吃尽 。 等他坐稳江山 , 不情不愿地封了侄儿 , 爵名“羹颉侯” , 还是忘不了那顿“羹饭” 。 另外 , 他还内多猜忌 , 诛夷功臣 , 其度量“亦未弘远” 。 而唐太宗能驾驭群臣 , 事成后功臣们都能得以保全 , 还是唐太宗更好一些 。